國乒這波操作,比過山車還刺激。孫穎莎和王曼昱這對“定海神針”雙雙出局,美國大滿貫賽場愣是把中國球迷看失眠了。
有人喊 “國乒要完”,有人翻出劉國梁的老話:“體育競技哪有永遠贏?”
現在看來,這話不是預防針,是精準天氣預報——該來的“寒流”,終究躲不過。
王曼昱輸給朱雨玲那天,凌晨看球的球迷差點把手機砸了。這位反手快撕能 “劈柴” 的姑娘,開局連拿 3 分那會兒,彈幕全是 “輕松拿捏”。
結果呢?被朱雨玲用慢節奏遛得像追自己尾巴的貓,連輸兩局后才醒過神,最后決勝局愣是被對手的長球磨沒了脾氣。
網友吐槽:“鰻魚這狀態,像是被抽了電的機器人。”
更讓人心梗的是孫穎莎。作為世界第一,居然栽在小將陳熠手里。決勝局 8平的時候,陳熠一個暫停直接打亂節奏,莎莎的正手進攻突然失靈,最后球出界的瞬間,她站在原地愣了三秒——這場景,像極了考試時突然忘了公式的學霸。
兩位王牌出局的姿勢,暴露了扎心真相:王曼昱沒固定教練快一年了,臨時指導在場邊說“現來現打”,等于告訴她 “你自己看著辦”;
孫穎莎被安排得比快遞還忙,混雙、女雙、單打連軸轉,粉絲算過她今年的飛行里程,夠繞地球兩圈。“這哪是訓練,是拿運動員當永動機用。”
王勵勤現在的處境,像捧著一摞快掉的盤子。
上任三個月,男乒輸外戰,女乒爆冷,網友給他編了段快板:“王主席,有點慌,左邊鰻魚沒教練,右邊莎莎累到僵,國外對手追得緊,兜里沒招心里慌。”
內憂先炸鍋。王曼昱粉絲追著問:“徐輝教練轉崗后,一年多不給安排人,是等著鰻魚自己悟嗎?”
賽場邊的臨時教練更離譜,王曼昱眼神求助時,他憋出句“打自己的節奏”——這建議,跟感冒了讓多喝熱水有啥區別?
孫穎莎那邊更熱鬧,粉絲扒出她今年參賽28場,比第二名多10場,“再這么造,東京奧運會的傷還沒好利索,又得添新的。”
外患更要命。以前國乒輸球叫“意外”,現在成了“常態”。
多哈世乒賽連輸9 場外戰,挑戰賽4站空手而歸,外國選手看國乒的眼神都變了——以前是 “仰望”,現在是“平視”。
有教練苦笑:“以前我們研究別人,現在別人研究我們的錄像比我們自己還認真。”
最絕的是網友翻出的對比圖:三年前國乒教練組開會,墻上貼滿對手分析;現在開會,PPT里全是“如何應對輿論”。
這畫風突變,難怪有人說:“王勵勤不是在解決問題,是在給問題貼創可貼。”
劉國梁的話成了神預言:贏不贏不重要,怕不怕輸才重要。
劉國梁那句“長盛不衰不代表百戰百勝”,現在聽著像開了上帝視角。以前球迷見不得國乒輸,輸一場能把運動員罵到關評論;現在突然發現,輸球未必是壞事——至少能暴露“沒教練”“賽程亂”,這些藏在冠軍光環下的爛攤子。
有老球迷懷念蔡振華時代:“那時候輸了就練,反手不行練到吃飯都握拍;現在倒好,輸了先開會研究怎么跟網友解釋。”
這話有點狠,但戳中要害:國乒的底氣,從來不是“不輸”,是“輸得起”。馬龍34歲還能拿冠軍,靠的是輸了就加練到凌晨;張繼科當年被退回省隊,硬是打回來拿大滿貫。
現在的問題是,年輕選手沒地方“輸”。要么被捧成 “下一個大魔王”,要么輸一場就被罵 “斷送國乒未來”。
陳熠贏了孫穎莎,評論區居然有“她是不是故意的”這種奇葩言論 —— 這哪是看球,是看宮斗劇呢?
孫穎莎和王曼昱的出局,更像聲警報。告訴國乒:該給鰻魚找個固定教練了,別讓她在場邊像沒頭蒼蠅;該給莎莎減減負了,運動員不是永動機;該讓年輕選手知道,輸了不可怕,怕的是不敢再拼。
劉國梁說得對,乒乓球的魅力不在永遠贏,在“輸了爬起來再打”。王勵勤現在焦頭爛額?挺好,至少說明他沒在溫水里泡著。等到哪天國乒輸球沒人慌了,輸得起也贏得回來,那才是真的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