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取消為時已晚:中方已有新買家,特朗普
45天! 這是中國打破美國乙烷封鎖的時間表。
當7月2日美國商務部狼狽撤銷對華出口禁令時,
特朗普滯銷的220萬桶乙烷還在港口堆積如山。
短短30天里,
中國供應鏈的雷霆反擊,
讓“制裁大棒”砸穿了美國能源商的飯碗。
這場教科書級的反殺背后,
藏著怎樣的布局?
美國商務部在7月2日凌晨向兩家能源企業發出緊急信函,
正式撤銷5月底啟動的對華乙烷出口限制。
這距離特朗普以“稀土管制”為由發動制裁,
僅僅過去37天。
美方原以為捏住了中國化工命脈——
2024年中國553萬噸乙烷進口量中,
98%依賴美國供應。
制裁令生效當天,
江蘇斯爾邦石化緊急召開高管會議。
倉庫里30天的戰略儲備(15萬噸乙烷)被調出,
三艘從墨西哥灣駛來的運輸船加速航行,
18萬噸在途貨物成為救命稻草。
45天的生產緩沖期立即啟動,
生產線綠燈全開。
但真正的底牌早已埋下伏筆。
早在貿易戰初期,
發改委能源局便成立乙烷供應安全小組。
新疆吉木薩爾頁巖氣田的鉆探機提前三個月開工,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乙烷管道在制裁前一周完成壓力測試。
當美國禁令文件墨跡未干,
沙特阿美的200萬噸乙烷合同已送到北京談判桌。
卡塔爾能源部長親自致電中石化:
“50萬噸液化乙烷隨時可改道中國。 ”
俄羅斯能源部連夜批準增加12趟西行貨運班列。
短短兩周內,
中東乙烷供應量暴漲至中國總需求的42%,
俄羅斯份額從5%躍升到18%。
美國貨輪在休斯頓港苦等的卸貨許可,
變成了8艘巨輪集體轉向印度的離港通知。
新疆油田的應對更讓美方措手不及。
吉木薩爾頁巖油示范區日產突破5000噸時,
每噸原油伴生的83立方米乙烷被緊急分離。
深冷裝置24小時運轉,
35萬噸國產乙烷直接注入新疆獨山子石化管道。
美國衛星圖片顯示,
塔里木盆地新建的乙烷儲罐群正以每天2座的速度增加。
滯銷危機首先擊垮了美國能源商。
墨西哥灣220萬桶乙烷填滿所有倉儲空間,
離岸價格兩周暴跌17%。
頁巖氣巨頭Enterprise Products股價單日蒸發12%,
二十多家供應商聯名警告白宮:
“每月1.2億美元的市場正在消失! ”
特朗普在6月25日做出首次讓步,
允許已裝船貨物離港但禁止中國卸貨。
這種“空中庫存”的把戲,
被中國買家直接無視。
當卡塔爾Q-Max型運輸船靠泊寧波港時,
美國務院終于簽發全面解禁令。
他們給這場潰敗披上遮羞布——
“為落實倫敦經貿協定”。
中國海關數據揭示更殘酷的真相:
六月美國對華乙烷出口量驟降至不足3萬噸,
不及正常月份5%。
山東京博石化采購總監展示新合同:
“沙特乙烷到岸價比美國便宜11%。 ”
連云港的接收站里,
俄羅斯冷凍乙烷罐車排到三公里外。
信達證券在禁令解除當天發布報告,
美國在華乙烷市場份額將永久性萎縮至30%以下。
頁巖氣開發商Extraction Oil & Gas宣布裁員300人,
休斯頓港堆積的乙烷罐開始向乙烯裝置返輸。
這些本該銷往中國的原料,
正拉低美國本土化工品利潤。
商務部發言人的表態耐人尋味:
“對話合作才是正道。 ”
這句話出現在中美倫敦會談公報的首頁,
更刻在新疆吉木薩爾油田的鉆探平臺上。
當美國能源部長在電視鏡頭前辯解時,
中國工程師剛完成西伯利亞管道的最后焊接。
得州乙烷生產商DCP Midstream的財報顯示,
第二季度虧損額突破4.7億美元。
公司CEO在電話會議中承認:
“失去定價權比失去市場更致命。 ”
而在上海化工園區,
來自沙特、卡塔爾的乙烷運輸船,
正排隊等待卸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