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烏魯木齊古婭·Goya Live Time內座無虛席,一場名為”人是生活的水手”的文化沙龍在這里熱烈展開。新疆作協主席劉亮程、同濟大學副教授劉悅來、“疆三代”青年代表、小紅書作家吳天一與百名觀眾共同探討烏魯木齊的過去、當下與未來。沙龍以文學、城市規劃與青年創業的多元視角,挖掘這座城市的獨特生活哲學,現場金句頻出,互動不斷。
本活動的目的在于探討在離海最遠的地方新疆,城市文化如何孕育出一片可能性之海,身在此處的人們又是如何成為“生活的水手”,通過多元視角的碰撞,為新疆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沙龍以"理解烏魯木齊的人與生活"為主題展開深入對話。著名作家劉亮程講述了自己從鄉村到城市的生活經歷以及他的作品《一個人的村莊》,分享了他對家鄉深厚情感和烏魯木齊這座城市的初印象,還有他對城市鄉村關系的看法感受。"他特別提到,近年興起的“返疆潮”反映了年輕人對這片土地的重新發現。
劉悅來副教授則分享了他在烏魯木齊的社區營造實踐。通過講述一位喀什老人將小區荒地改造成果園的生動案例,他闡釋了“人與土地的再生產關系”這一核心理念。劉悅來特別點贊本地青年的創造力:“他們用廢棄電線做花藝,寫下令我感動的話語,使這座城市有‘活人感’。”
作為“疆三代”代表,青年創業者吳天一則用“城市游牧風”定義烏魯木齊的氣質。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及返鄉創業計劃,希望打造融合人類學與商業的文化空間,讓更多人理解這片土地的魅力。
現場觀眾反響熱烈,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聚在這里,向三位嘉賓提出烏魯木齊未來發展的問題。三位老師結合實際情況,耐心解答,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現場掌聲不斷。一位殘障創作者動情地表示:“這片土地的厚重,最終接住了我的迷茫。”
現場觀眾提問
在互動環節,嘉賓們就城市煙火氣、城市規劃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劉亮程認為:“烏魯木齊的夜攤才是靈魂——凌晨兩點的燒烤攤,是無比幸福的。”劉悅來則透露,烏魯木齊的社區活動主要通過小紅書等平臺招募,展現了線上社群的力量。
活動最后,三位嘉賓用一句話表達了對烏魯木齊的期待。吳天一希望能為需要的人帶來便利,劉悅來提議“采購青年人的第一個訂單”,劉亮程希望“在此出生,在此長大,也終將長老的我們,能視此地為溫暖的家鄉”。主持人鶴望總結道:“新疆是離海最遠的地方,但今晚我們確認——這里的每個人,都能在生活的浪濤中成為自己的水手。”
活動結束后劉亮程老師給觀眾簽名。范晨露攝
據悉,本次活動是小紅書煙火生活季首站落地烏魯木齊后特別策劃的一場在地文化沙龍,有利于加強對烏魯木齊的認同感。主辦方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類似活動,為城市文化發展提供更多思想碰撞的平臺。劉亮程的新書《長命》將于8月出版單行本。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范晨露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