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7月12日電 題:寧夏銀川: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守護世界遺產根脈
中新網記者 李佩珊
2011年11月,西夏陵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啟動。
2012年,西夏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3年,西夏陵被列入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ICOMOS)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24年1月,西夏陵被正式列為中國2025年申遺項目。
2025年7月,西夏陵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交融的密碼,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夏陵遺址區。 楊永樂 攝
歷時14年,西夏陵申遺之路圓滿成功。但研究保護西夏陵,卻已有50余年。這期間,從小范圍、局部謹慎探索試驗,到不斷總結反思與迭代進步,無數人的艱辛探索,使得西夏陵的文物本體保護工作逐步實現了科學有效保護。
“夯土建筑保護是世界性難題,本著最小干預原則,直到2000年國內技術相對成熟時,我們才與敦煌研究院開展合作,從本體加固和提高夯土表面抗風化能力兩方面入手,探索適宜西夏陵的保護方法。”西夏陵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在西夏陵的保護管理方面,銀川市組建起了一支不同專業背景構成的160余人的專業隊伍,構建起了國家、自治區和銀川市三級法規保障體系,實施《西夏陵保護規劃》《西夏陵區文物保護管理辦法》《銀川市西夏陵保護條例》,進一步完善了西夏陵遺產的法治化保護道路。
西夏陵遺產展示中心。 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供圖
同時,銀川市建成西夏陵監測中心,建立完備的遺產監測系統,對遺產保存與保護、影響因素、管理保障、利用與研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監測,構建以“博物館+遺址現場展示”為核心的西夏陵遺產價值闡釋體系。
從遺產監測、價值闡釋,到公眾參與、對外交流、學術研究、文旅融合,銀川構筑起了多層次、寬角度的科學保護管理體系。
“西夏陵申遺成功,將為銀川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帶來絕佳契機。”銀川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夏陵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歷程,以西夏陵為核心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是銀川目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我們將立足國際標準完善規劃,拓寬國際化的視野,對接國際化的標準,擁抱國際化的市場,深入挖掘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找準謀定旅游發展定位,以更高質量的規劃,推動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銀川市市長陶少華表示,銀川將把握西夏陵成功申遺契機,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多措并舉完善提升旅游要素整體水平,以國際化品質、特色化品位、大眾化價格,讓廣大游客“慕名而來”、流連忘返。(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