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銀川7月10日電 (記者 李佩珊)盛夏的驕陽下,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孔雀村的田野里蕩漾著層層綠浪,120畝中草藥種植基地里,白術苗舒展著嫩綠的葉片,防風與丹參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這片充滿生機的藥田,承載著當地產業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一望無際的藥田。 周悅 攝
7月10日,孔雀村駐村第一書記萬立洪望著長勢喜人的藥苗,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這些看似普通的藥苗,實則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健康功效。”他表示,正是看中這些中草藥的廣闊市場前景,同時充分利用寧夏引揚黃灌區光照充足、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水質優、無點面污染等有利條件,孔雀村積極對接寧夏錦晨農業技術開發專業合作社,流轉120畝土地,開始擴大種植白術和防風等中草藥面積。
“全國適宜種植白術的地區僅有甘肅、安徽、寧夏等少數幾個省份,市場需求量大但產量有限,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寧夏錦晨農業技術開發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司學忠表示,合作社于2024年在孔雀村試種7畝中藥材并取得良好效益。今年,在村企合作模式下,基地規模擴大至120畝,種植白術100畝、防風與丹參各約10畝。
“我們特別聘請了來自安徽的技術員全程指導,采用種子與籽種混合種植,確保科學管理。”司學忠表示,自3月23日定植以來,基地日均用工45人,除草、培土等精細化管理讓周邊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看著長得郁郁蔥蔥的藥材苗,萬立洪算了一筆經濟賬,通過這樣的種植模式,村民既能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益,又能通過務工增加收入,實現了雙贏。更令人期待的是,這些綠意盎然的藥苗將在金秋十月迎來豐收。據測算,白術鮮貨畝產可達3000斤至3500斤。按照當前市場價格,畝均收益將超過1.2萬元,經濟效益遠超傳統作物。
“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更多村民參與中草藥種植。我們計劃三年內帶動農戶種植白術300畝,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外銷,讓特色產業真正成為強村富民的‘金鑰匙’。”萬立洪表示。
微風拂過,藥苗沙沙作響,仿佛奏響鄉村振興的綠色樂章。從試種到規模化發展,從種植到精深加工,孔雀村正走出一條特色產業富民的新路子。這片充滿生機的藥田,不僅承載著農民增收的希望,更將成為興慶區打造優質中草藥種植加工基地的重要支撐,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