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入境大廳里,一群泰國游客正興奮地比劃著手機,用泰語交流著即將開啟的成都之旅。
在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擴容、跨境支付便利化升級等多重利好加持下,無數外國游客將成都作為認知中國的第一站、第一城。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聚焦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這座城市的文商旅體融合實踐,正以獨特方式向世界遞出一張“立體名片”。
成都,被賦予了向世界游客展現中國文化魅力的獨特使命。越來越多的游客從成都“走進中國”,而成都也正在加速“走出去”。
世界的城,文化的城
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通過《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決定》,要求成都發揮主干作用,建設“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而成都之所以是成都,正是以其地域文化為根基,氤氳為獨具特色的茶館文化、火鍋文化、蜀錦文化、川劇文化、熊貓文化……在文商旅體融合中相互激發,彼此輝映。
作為古蜀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成都擁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大古都。成都總是與這樣的歷史佳話和故事相連:李冰治水安民、文翁興學化蜀、揚雄學甲天下、杜甫卜居寄情……千年文脈的不斷演進,文化之魂的不斷發展,孕育出特質鮮明、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以文化為錨點,成都如何成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什么才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或許我們可以從公認的意大利城市米蘭說起,米蘭以豐富的文化古跡、獨特的料理、充滿活力的夜生活以及享譽全球的傳統歌劇迎來了全球的游客……當然還有意甲聯賽中的米蘭雙雄,更是吸引著球迷來為心目中的球星吶喊。
米蘭的啟示在于:單一景點效應時代已結束,世界級城市比拼的是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吸引力總和。游客來到一座城市,是在尋求一種沉浸式氛圍——能觸摸歷史、感受當下、展望未來、并沉浸其中的城市生活美學。
換句話說,一座城市的文化吸引力,需要物質載體與體驗場景的雙重支撐。
那么,屬于成都的城市生活美學,便是以“公園城市·幸福成都”為理念的解題思路:成都已建成的天府綠道體系5188公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生態場館,鋪展出一幕全民健身的新場景。以公園城市為基底,在文商旅體融合中,成都市已經擁有全球聞名的“煙火氣”,還將呈現出一派五光十色的樂活場景。
以成都的夜生活為例,近年來,成都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夜間消費場景。如錦里古街、寬窄巷子等歷史文化街區,在夜晚燈火輝煌,游客們可以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品嘗著地道的成都小吃,欣賞著川劇變臉等傳統表演,感受著成都的獨特魅力。
今年以來,成都市文旅產業的乘數效應還在持續放大,打卡成都,在眾多游客眼里具象為一場體驗爆棚的美食之旅、一場無與倫比的川劇變臉表演、一次與大熊貓的親密接觸……2025年暑期旅行預訂高峰已經到來,成都暑期旅游熱度“爆表”。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2025年暑期整體文旅預訂增速,同比上漲近38%。
跨境支付,方便到底
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須有一個面向各國友人開放而便捷的消費環境。在這方面,成都延續了“與人方便”的綿延千年創新基因,全力打造全域全業態的消費新場景。
北宋時期,成都交子務發行的世界首張紙幣,開創了金融便民的先河。經常有人會探求,為何交子出現在成都?一個共同的認知是,彼時發達的商貿流通和消費場景,刺激了交子的出現。其創新的原始推動力,可謂“與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的民風民情。
千年來,通過創新來支持商貿流通和消費便利,一直刻在成都人的基因里。今天,當一位國際友人來成都消費,那成都的公共服務和消費場景,應該提供怎樣的便利?
《成都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動方案(2022-2025)》明確要求,2025年前實現重點商圈外語服務標識覆蓋率100%,外籍人士15分鐘生活圈覆蓋率達90%。今天的成都,“與人方便”體現在時時處處的各種消費場景里。
在天府國際機場、寬窄巷子、都江堰景區等重點區域,設立AI智能翻譯屏,提供了14種語言實時翻譯、問詢、金融咨詢等服務,一些重點餐飲企業,雙語菜單全覆蓋。
在成都的全國首個國際數字化消費示范街區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支付系統支持中英文播報及16個國家語言翻譯服務,部分國家和地區消費者還可使用本國支付工具掃碼交易,真正實現了“跨境消費無障礙”。
為了跨境支付便利化,成都提供了游客在“吃喝游購娛”全方位的最新體驗。全市布設支持40種語言的智能支付終端4.2萬臺,在IFS、太古里等商圈實現外卡POS機覆蓋率100%。
更具突破性的還有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成都共建的“數字人民幣文旅應用實驗室”,在寬窄巷子試點“非接觸式非遺消費”,游客可通過數字錢包直接購買蜀繡數字藏品。
而在天府國際機場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不僅可以辦理銀行卡、電話卡、兌換錢幣等業務,還提供41種外幣的雙向兌換服務。剛從泰國抵達成都的游客納塔蓬感慨道:“以前在其他國家旅游,換錢、辦卡都要跑好幾個地方,沒想到在成都機場就能全部搞定,太方便了!”
這一系列的“與人方便”,就是想把成都打造成一個“方便到底”的國際消費中心。
本土活力,全球分享
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絕非僅靠吸引全球游客到訪,更需以文旅創新為引擎,推動“蓉品出海”,讓來自煙火成都有足夠的識別度,進而行銷世界。
2024年,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卡魯塞爾廳,來自中國的青銅面具和“二十四伎樂”掀起“中國巴蜀風”與達·芬奇手稿同臺展出時引發的震撼,印證了成都文化基因的世界性共鳴。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傳統基因現代表達、本土活力全球分享,是成都市歷經探索和實踐確立的核心理念。
前不久,在成都落幕的第九屆國際非遺節上,蜀錦、漆器等古老技藝,借力現代設計的巧思與電商平臺的東風,招徠了絡繹不絕的Z世代游客,達成了高達數億元的非遺品牌IP簽約總額與近兩千項的現場合作意向。
活力成都,最受Z世代年輕人的青睞。成都是一個“年輕人”的城,年輕人閃現在各行各業、各時各處。根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成都市14—45歲的青年達960.36萬人,占成都市總人口的45.87%,成都中青年人的比例在不斷增長。中青年人口規模大、比重高,既有熱氣騰騰的煙火味兒,又有蒸蒸日上的精氣神兒。
而“慢活”和“會耍”,即成都青年的關鍵詞。而成都對青年人是驕縱的,妥帖呼應“慢活”的節奏與“會耍”的激越,延展出多元的消費場景——歷史厚重和現代時尚彼此交融——這就是成都面向世界時尚表達。
8月7日—17日,第12屆世界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本屆世運會設有34個大項、60個分項256個小項,涵蓋眾多非奧體育項目,諸如輪滑、皮劃艇、馬拉松、跑酷、浮士德球、攀巖等運動項目。這場國際體育盛會,不僅是運動員的競技舞臺,更是青年人的歡樂盛宴。
借著世界運動會,成都當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它將向著“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發起一次沖鋒,呈現一場精彩大戲。
成都市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決策部署中,明確以文創、旅游、賽事三張城市名片,搭配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三大都市功能作為時代表達。始終緊緊圍繞 “三城三都” 這一城市品牌目標,以更大氣魄放眼世界、對標國際、系統謀劃、開拓創新,努力打造彰顯中華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如今,通過一攬子頂層設計和政策定向,以及一系列精心策劃、組織實施的措施,成都的文商旅體融合已實現巨大進展。如今,最新的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成都“公園城市·幸福成都”的城市品牌更加明確,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再次為成都這座城市的未來,擘畫了宏麗的圖景。
人人向往的成都活力,就是成都的全球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