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廣州鐵路局衡陽工務段出事了!
24歲的王某某在工作時突然墜河身亡,監控拍下他毫無征兆地“消失”在畫面里——前一秒還在干活,下一秒人就沒了。家屬哭得撕心裂肺:“我們不要錢,就要個真相!”可單位倒好,張嘴閉嘴“頂格賠償”,一提調查報告就打太極。這哪是解決問題?分明是想用錢堵住家屬的嘴!
事件全貌:24歲生命戛然而止,家屬要的不是“賠償”是“答案”
先捋清楚這事兒到底咋回事。
王某某今年24歲,在廣州鐵路局衡陽工務段上班。7月12日,他像往常一樣在河邊作業,突然腳下一空,整個人直接墜河。監控顯示,整個過程不到3秒——沒有掙扎,沒有呼救,人就這么“消失”了。同事趕緊報警打撈,可等撈上來時,人已經沒了。
家屬接到消息后直接崩潰:“孩子才24歲,剛工作沒幾年,怎么說沒就沒了?”更讓家屬氣憤的是,單位的態度——事故發生后,單位領導多次找家屬談“賠償”,說“可以按最高標準賠”,但一提“事故原因”“責任劃分”,對方就開始含糊其辭:“正在調查,暫時不方便透露。”
家屬當場就炸了:“我們缺的是那點錢嗎?我們要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掉下去的!是安全措施沒到位?還是有人違規操作?總得給我們個說法吧!”可單位呢?除了“賠償”倆字,別的啥都不肯說。
家屬拒賠要真相:錢能買命?還是買“心安”?
這事兒最扎心的,是家屬和單位的態度對比——一個要錢,一個要真相。
家屬為啥拒賠?
換誰誰也接受不了。24歲的孩子,說沒就沒了,連個“為什么”都得不到。家屬說:“賠償金能換回孩子的命嗎?能讓我們心里的疙瘩解開嗎?我們怕的是,今天孩子掉河里沒人管,明天別的工人還可能出事!”
更關鍵的是,這起事故疑點重重:
工人作業時,安全繩呢?按說鐵路工務段的工作,高空、河邊作業都得系安全繩,可監控里王某某身上啥保護措施都沒有。
作業流程規范嗎?是王某某自己踩空,還是地面有隱患?比如河邊土質松軟、護欄缺失,單位有沒有提前排查?
單位為啥回避調查報告?是真沒查清楚,還是想掩蓋問題?
這些問題不弄明白,家屬怎么可能接受“賠償”?
單位為啥只想“賠錢”?
單位的小算盤,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賠錢是最快的“解決方式”。出一份調查報告,得查流程、查責任、查管理漏洞,搞不好還得追責領導。可“賠償”多簡單?算筆賬,簽個字,錢一給,家屬別鬧了,事兒就“了了”。
但這種“解決方式”,本質上是逃避責任。家屬要的不是“封口費”,是“公道”——他們想知道,孩子的死是不是因為單位的安全管理漏洞?如果是,單位該整改的整改,該追責的追責,這樣才能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記者采訪遇“踢皮球”:調查進展咋就這么難?
有記者去采訪單位,對方說:“事情還在調查處理中,暫時不方便透露進展。”這話聽著耳熟不?像不像某些部門“遇事就拖”的標準話術?
可問題是,調查需要多久?一周?一個月?還是等家屬鬧不動了,事兒就“自然解決”了?
更諷刺的是,單位一邊說“調查中”,一邊急著談賠償——這哪是調查?分明是“拖延戰術”:先拿錢穩住家屬,等輿論過去,再慢慢“調查”,最后可能連個像樣的報告都拿不出來。
結尾:生命不是“賠償金額”,真相才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
最后想說,24歲的王某某走了,留給他家人的,是無盡的痛苦和疑問。單位想用錢“解決問題”,可錢能買命嗎?能買回家屬的信任嗎?能買回公眾對鐵路安全的信心嗎?
家屬要的真相,不是“沒事找事”,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安全的重視。如果連“人為什么死”都查不清楚,那“賠償”就是一場笑話——今天賠了王某某,明天可能還有李某某、張某某出事。
希望單位能拿出誠意,盡快公布調查進展,該整改的整改,該追責的追責。也希望相關部門能介入監督,別讓這起事故成了“爛尾新聞”。
互動話題:你覺得單位該先談賠償還是先出調查報告?家屬拒賠要真相,你支持嗎?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