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2000萬美元換一艘六萬噸的航母,聽起來像天方夜譚。1997年,當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將銹跡斑斑的“瓦良格”號擺上拍賣臺時,起拍價標著20萬美元——廢鋼價。
沒人料到,最終拍下它的香港商人徐增平,不僅讓這堆“廢鐵”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更讓它蛻變為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而美國中情局得知真相時,只留下一句懊惱的驚嘆:“好一招瞞天過海!”
這場看似民間買賣的航母交易,背后藏著中國海軍跨越時代的野心。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困于近海,缺乏遠洋作戰平臺。
蘇聯解體留下的“瓦良格”號雖只完工68%,卻是突破技術封鎖的絕佳跳板。時任中國海軍副司令賀鵬飛果斷拍板:“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把‘瓦良格’帶回祖國。”
但直接以國家名義購買?西方虎視眈眈下無異于自曝目標。國家力量隱入幕后,一位香港商人走到了臺前。
徐增平接下任務時,內心掙扎可想而知。這位退伍軍人出身的商人清楚:成了未必留名,敗了恐成“罪人”。
賀鵬飛一句“所有責任我來承擔”的承諾,最終點燃了他的決心。戰場從會議室轉向商界,第一招便是“角色扮演”。
1998年,澳門多了一家名為“創律旅游娛樂有限公司”的企業,宣稱要打造海上豪華賭場。徐增平帶著這個劇本飛往烏克蘭,行李箱里還塞滿貴州茅臺。
在基輔一場持續48小時的酒局中,兩箱茅臺化作談判潤滑劑。烏方起初只愿出售空船殼,但徐增平咬死必須附帶設計圖紙。
經過六輪拉鋸,30噸重、裝滿數萬張核心圖紙的檔案室鑰匙,終于落入他手中。
當拍賣會上其他國家代表還在翻閱標書時,徐增平已高舉號牌喊出“2000萬美元”。一錘定音,美國監視的目光里,這只是一場“賭場老板的瘋狂投資”。
真正的兇險始于歸途。1999年7月,當拖船牽引“瓦良格”駛入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美國幕后操縱的攔截正式啟動。
土耳其以“威脅航道安全”為由扣船,開出天價條件:10億美元保證金、20項苛刻條款、每天數萬美元停泊費。
創律公司的賬戶迅速枯竭,徐增平抵押香港房產、預支賭場收益,仍難填每月50萬美元的窟窿。航母在黑海被困16個月,銹跡更深一寸。
轉機來自國家力量的強勢介入。中國外交部出手談判,承諾每年向土耳其輸送200萬游客,并由希臘政府擔保10億美元風險保證金。
政治籌碼落下,土耳其終于放行。然而驚險未完:穿越愛琴海時,12級風暴撕裂拖纜,6萬噸巨艦如脫韁野馬撞向希臘海岸。
希臘救援隊冒險救出船員,三艘拖船以船身抵擋暗礁,硬生生護住“瓦良格”。
2002年3月3日,歷經627天漂泊的“瓦良格”號終于停靠大連港。碼頭上人群歡呼,徐增平卻接到冰冷通知——創律公司破產清算。
為償還2.3億港幣債務,他賣掉淺水灣最后一套別墅,帶家人搬進月租8000港幣的公寓。曾經風光無限的商人,悄然隱入市井。
十年后,“瓦良格”化身遼寧艦下水。服役一周年慶典上,艦長張崢將一尊刻有“家國重器,功在不舍”的航母模型遞給白發蒼蒼的徐增平,無聲訴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航母博弈的本質,是大國崛起路上的智慧突圍。徐增平表面是“賭場老板”,背后是國家戰略的精密推演;創律公司成立即注定注銷,只為在西方圍堵中撕開一道口子。
這種“民間開路,國家托底”的陽謀,恰是中國在技術封鎖中練就的生存之道。當美國驚呼“瞞天過海”時,真正震撼他們的,不是計策本身,而是一個民族為突破困境所展現的決絕與韌性。
參考信源:中國第一艘航母是怎么建造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