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2024年中國超市TOP100》,是觀察中國超市行業的重要窗口。去年,上榜的100家企業銷售總額同比增長0.3%至9002.03億元;門店總數為2.52萬家,同比下降9.8%。外資品牌的表現如何?
會員店是近年來零售企業轉型探索的主流業態,沃爾瑪正是受益者之一,以1588.45億元銷售額連續第四年蟬聯榜首,超過第二名康成投資(764.15億元)+第三名盒馬(750億元)之和,旗下的山姆會員店功不可沒。
作為全球最大的倉儲會員制零售商,開市客(Costco)在中國市場同樣高歌猛進。自2019年開出首店以來,業績不斷提升。去年實現銷售額87億元,同比增長58.2%;單店銷售額高達12.4億元,傲視群雄。
去年,開市客新開2家店,1月和5月分別在深圳和南京開出兩家門店。再加上海閔行店、蘇州店、上海浦東店、寧波店和杭州店,截至目前,在內地6座城市開出7家門店。
據悉,開市客單店產品SKU大約為3800個左右,比山姆少,涵蓋食品、生鮮、飲料酒品、鉆石珠寶、化妝品、3C 家電等。去年3月起試水自營線上配送,配送范圍在門店8公里之內,會員可從門店訂購約400種商品,當天送達。
折扣店是近年來另一大增長迅猛的零售業態,奧樂齊正是典型代表。2019年正式進入中國,深耕上海市場,在14個區開出55家門店。去年銷售額直接翻倍,達到20億元,排名也從第82位攀升至第61位,是榜單上增長最快的品牌。
奧樂齊被稱為“窮人超市”,主打口號“好品質,夠低價”,主打“超值”系列產品,包括14.9元/盒的400克帶皮豬五花、2.8元的800克胡蘿卜、10.9元/瓶的980克酸奶等。
今年,奧樂齊走出上海,進入江蘇無錫、蘇州,無錫圓融廣場店、蘇州方洲鄰里中心店、昆山金鷹店、蘇州綠寶廣場店陸續開業。截至2025年7月12日,共有門店78家,其中包括4家即將開業的門店(無錫經開詩朗店、蘇州世茂廣場店、上海曲陽666廣場店、奉賢區蘇寧生活廣場店)。
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日本超市大王”永旺(AEON)去年銷售額跌破百億大關,同比減少3%至98.22億元,排名下滑1位至第14。上世紀90年代中期,永旺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在廣州天河城開出首家綜合百貨吉之島。往后發展,以GMS(綜合超市)、SM(食品超市)和購物中心(夢樂城)三種模式進行擴張,獨特的進口商品以及每周的優惠活動,成功吸引眾多消費者光顧。
不過近年來,廣州、武漢、北京、深圳等地的永旺超市陸續有門店關閉。壓力之下,公司選擇調整策略,關閉表現不佳的部分城市門店,并將新增門店落在優勢區域,今年以來已在大本營廣東新開5家門店(佛山順德萬象匯店、深圳龍崗仁恒店、廣州恒寶廣場店、廣州天河領展廣場店、廣州城光薈店)。另一方面,重心轉向食品超市,龍崗仁恒店就是永旺超市深圳首家SM店。
卜蜂蓮花下滑4名排在第15位,從2023年的120.3億元降至2024年的90.32億元,跌幅達到23.6%,門店數量也由2023年的119家縮減到2024年的67家,近乎“腰斬”。
作為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零售品牌,卜蜂蓮花(原名易初蓮花)于1997年進入中國,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超市品牌,巔峰時期門店數量超過150家??。近年來雖然嘗試不同業態(折扣店、會員店等),但效果似乎不盡如人意。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卜蜂蓮花關店是大賣場業態衰退的表現。當下零售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供給過剩,消費者看重質價比,對購物的便捷性要求越來越高,大賣場模式弊端暴露,同質化產品和虛高價格拖累動銷,客流持續流失,構成了一個相互強化的惡性循環。必須在軟服務、硬件設施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為顧客帶來更加優質的購物體驗,才有機會在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