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際,思無涯。
編者按
2025年6月19日,《理想,還需要嗎——韓少功談話錄》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發布會上,陳建功、韓少功、施戰軍、俞敏洪等嘉賓進行了對談,鄔書林、單正平、孔見、葉梅、張清華等嘉賓作了發言。嘉賓們圍繞這部談話錄展開了深度對話與思想交鋒,深入探討當代人的精神困境,探論理想的時代重量。,今天,我們推送鄔書林、張振明談韓少功以及他的新書《理想,還需要嗎》的發言內容,以饗讀者。
作家、社會科學工作者和出版人的共同責任
鄔書林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
鄔書林在《理想,還需要嗎》北京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首先,我代表中國出版協會,向少功先生談話錄的新書出版表示祝賀,向為此付出辛勤勞動的出版工作者表示敬意。這本書在當下是很有用的。
少功先生是社會科學工作者和作家的兩棲人,這本書對這一兩棲特征作了很好的注解。他是從社會研究的角度去創作、去評論、去對談,游走于兩者之間,又能在兩者之間作游刃有余的切換,他具有這方面的睿智。記得有一次在機場偶遇少功,談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后,他用他們湖南老家院子里的一群雞的相互關系來說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做了一個很輕松也很貼切的詮釋,這需要社會研究工作者和作家的雙重功夫才能做到。我多次領教了少功在這一方面的深厚功底。少功還是一個很特別的翻譯家,他雖然不是學外語的,但他把一些很難翻、很有挑戰性的世界名著翻譯了過來,而且譯得很貼切,很睿智,很貼近中國的實際。比如,米蘭·昆德拉作品里面有一句英文,叫作Take off your clothes,少功就翻得很巧妙,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會心一笑。
二戰以來,社會發展快速進步,同時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精神也受到了空前挑戰。這個時候怎么拿起文學的武器,關懷當下,這一本書無疑是值得我們好好看一看的。人類社會要進步,思想和文化的激蕩是前提,激蕩好了就能形成正能量。如果有像雨果那樣的大作家出來,把人文精神真正張揚起來,可謂善莫大焉。作家們,社會科學工作者們,怎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用人類的同理心、人類的良知,真正讓光明戰勝黑暗,讓真理戰勝愚昧,讓正義戰勝邪惡,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這本書在這方面無疑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最后,我想說的是,這兩年海南出版社好像有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沖勁,由衷地希望海南出版社在更多地和作者深度交往的基礎上,不斷推出精品力作,在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面前,通過文學和社會科學,通過方方面面的知識傳播,讓社會的正能量、讓社會正義真正得到彰顯,這是我們所有社會科學工作者、文學工作者應有的責任,更是我們出版人須臾不可推卸的責任。
帶動起海南文化名家的聚合效應
張振明
(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張振明在《理想,還需要嗎》北京新書發布會上發言
少功先生的創作跨越近半個世紀,以富有力度的思想、富于實驗性的文體創新和精湛的語言而享譽文壇,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他的書寫始終扎根土壤,面向時代,展現出獨特的文學魅力與思想深度。數十年的思考與寫作,鑄就了他知行合一的“心身之學”,其睿智的思想都來源于他腳踏實地的行動和真誠善良的人生實踐。《理想,還需要嗎》這部圖書,精選了少功先生的19篇對話、訪談,展現出思想的交融與交匯、觀念的交流與碰撞,從一個重要面向折射出當代中國文學發展的精神變遷。
少功先生兼具作家、思想家、出版翻譯家等多重身份,這部訪談錄的內容,既有基于作品具體文本的生動對話、解讀與剖析,又有涉及歷史、哲學、知識生產、自然和科技等豐富議題的深入探討,還有對中外文學交流、翻譯等話題的討論。書中多重視角的詮釋與解讀,既是對作者文學創作歷程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對其思想精髓、精神世界的內核式呈現,為廣大讀者提供和打開了一扇走近和深入理解少功先生的精神之窗。有讀者曾這樣評價少功先生的小說《馬橋詞典》:“小說的故事與藝術、善良與幽默、感性與理性,別出心裁,奇異創新,從0—1,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既是小說,也似游記,還是村莊歷史的真實描寫,很了不起”;還有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老同志評價說:“他讀了許多書,知識面很廣,對人文歷史、社會風俗、法學、哲學、心理學以及英文、漢語和方言等,皆有深刻理解;他對時光、地球引力、幾何級數、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等概念的應用準確無誤,真不簡單。”這些讀者的評語,道出了少功文學的獨特魅力。
少功先生于20世紀80年代來到海南,至今已近40載,與海南結下了長久、深厚的情緣。那個時代有一大批“闖海人”,作為“闖海人”中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少功先生帶動起海南文化名家的聚合效應,將全球視域中的文化資源、思想資源注入海南。無論是主持《天涯》雜志,還是多年來在海南島這片熱土上持續進行文學深耕,少功先生為海南文化界樹立起文藝創作實踐與理論的一個標桿。我們相信,在以少功先生為代表的一批作家、人文學者和有識之士的參與推動下,海南將吸引更多文藝大家、名家和文化“候鳥”赴島,旅瓊文藝家陣容將進一步擴大和充實,從而有力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新文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也必將因其獨特的自然稟賦、區位條件和政策環境,逐步成長為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特色性新高地,在新時代中華文化主體性構建和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獨特的自貿港作用、貢獻獨特的自貿港力量。
來源:“今日海南”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