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近日聲稱,鑒于“國家安全利益”,美國政府將與各州議員合作,推動禁止中國等國買家購買美國農田。據環球網9日報道,美方已不止一次炒作“中國買家購買美國農田帶來‘國家安全風險’”類似謬論,《華爾街日報》在最新報道中提到,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方面駁斥了美方說辭。《紐約時報》報道稱,在一個包含七項內容的國家安全計劃中,農業部表示將加強對外國持有美國農田情況的公開披露。
對于美國如此做法,我國已經有言在先,泛化美國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的言行,直接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有損外界對美國市場環境的信心,對美國是極為不利的。顯然,在即將到來的中美經貿后續談判中,我國絕對不會對此事置之不理。
那么,什么時候中美經貿再度開啟談判呢?對此,美國商務部長透露重大信息。據悉,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對外表示,美國代表團預計將于八月份與中方官員會面,就貿易問題展開磋商。
美國農場(資料圖)
表面上看,美國并不是針對中國,但就美農業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的說辭,真實意圖就已呼之欲出,美國單方面覺得,中國既占據了美國的土地,還“偷走”了美國的科研成果,行為必須制止,美國的打擊是合理且正當的。顯然,這也特朗普逼迫手段的一種,美國過分擔心中國會獲取有用信息,為此美國出了不少招,前有禁止中國公民在軍事地區附近購買土地,后有搬出“國家安全”理由,強行收回與中國有關的農田。
美國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美國耕地并不可怕,但是美國既然走出了這一步,未來就很有可能再度啟用常閉管轄權,影響中糧集團在海外其他國家的利益。根據中糧集團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24年中糧集團的凈利潤不足3%,遠低于四大糧商ABCD的利潤。在這四個巨頭看來,中糧集團的做法影響了他們的利益。和全球四大糧商所不同的是,中糧集團是為了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當ABCD用百年資本網絡綁定全球餐桌時,中糧正以“國家隊”身份重構產業鏈。
布魯克·羅林斯(資料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剝奪特定國家機構和公民購買土地和房產的權利,是典型的歧視性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最終也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
美方之所以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滲透”和“國安話題”,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特朗普的鐵票倉就包含美國農民,但美國對華關稅招致了中方反制,尤其是對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的反制,美國農民對特朗普的支持有所動搖,特朗普要借農地議題鞏固農民票倉,轉移經濟矛盾。
第二就是遏制中國的產業鏈布局,美方雖然沒說,但卻十分擔憂中國控制全球糧食供應鏈,并通過農地獲取農業科研數據,削弱美國的技術優勢。這雙重因素疊加在一起就導致了今天的局面。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要知道,就在此前,特朗普剛對中國釋放善意。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正式解除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對華出口限制。分別是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同一天,美國政府向美國兩大乙烷生產和出口商致函,撤銷了幾周前實施的一項限制性許可要求,為恢復對華乙烷出口掃清了道路。報道稱,這是美中正在進行貿易戰休戰的一個信號。限制解除后,已有8艘船只駛往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最近中美關系有所改善,中國政府在貿易領域一直對美進行一種公平的政策,對此,發言人毛寧表示,“關于中美關系,中方一貫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人民日報近日發表署名為“鐘聲”的評論文章稱,中美關系取得的成就,首要歸功于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美關系繼續向前發展,更加需要依靠兩國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