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喧囂交易大廳、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手勢叫價、香港聯交所的電子屏幕——這些延續百年的金融地標,正面臨著一場革命性的沖擊。在區塊鏈技術的驅動下,傳統金融資產的“上鏈”浪潮正以驚人的速度重構全球金融市場的底層邏輯。
如今: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新交易范式呼之欲來:在不久的將來,一切金融資產的交易,都將在鏈上進行。這絕非天方夜譚式的幻想,而是正在全球金融科技前沿陣地加速孵化的現實。
壹
金融資產的“上鏈”,從本質上而言,是一場技術驅動下的金融革命,堪稱金融交易發展上的“降維打擊”。當下熱門的“穩定幣”與“RWA資產”,正是這場新浪潮的代表性新事物。
回溯金融發展的歷史長河,北宋時期出現的“交子”,作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以其輕便、易攜帶、易分割的特性,取代了此前沉重且難以大規模交易的貴金屬,極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而當下的金融資產“上鏈”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區塊鏈技術。通過區塊鏈技術,金融資產被轉化為數字代幣,這些代幣具備了傳統金融資產所難以企及的諸多優勢。
以交易時間為例,傳統證券交易所有著嚴格的開市與休市時間限制,一般集中在當地工作日的特定時段,如紐交所常規交易時間為美東時間9:30-16:00。
然而,金融資產“上鏈”后,基于區塊鏈網絡的交易可以實現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交易不再受時區、工作日等因素的束縛,全球范圍內的投資者可以在任何時刻進行資產的買賣,極大地拓展了交易的時間維度,讓金融市場真正成為一個永不停歇的全球舞臺。
在賬戶體系與交易門檻方面,傳統金融交易往往需要投資者通過復雜的身份驗證流程開設實名賬戶,對于部分高端金融產品,更設置了較高的資金門檻,將眾多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
然而,在代幣化的世界里,投資者無需實名賬號,僅通過區塊鏈錢包地址即可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的便捷性。同時,代幣化使得資產可以被分割成極小的單位進行交易,如股票、債券等原本大額交易的金融資產,如今可以以極低的成本進行fractional ownership(份額化所有權)交易,極大地降低了投資門檻,提升了金融市場的可及性,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全球金融市場的財富分配之中。
更為重要的是,金融資產“上鏈”具備了穿透國家金融壁壘的能力。各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系大多基于傳統金融交易模式構建,依賴中心化的機構進行數據收集、監測與風險控制。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交易在分布式賬本上進行,數據在眾多節點間共享且難以篡改,這對傳統監管模式構成了巨大挑戰。
貳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虛擬貨幣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華爾街敏銳捕捉到了:金融資產區塊鏈化對于美國延續金融霸權有著深遠意義與巨大好處。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他曾嚴厲抨擊加密貨幣,將其評價為“災難”。但時過境遷,隨著華爾街對區塊鏈技術與金融資產代幣化的認識不斷深入,情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2025年1月,候任總統特朗普宣布發行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加密貨幣-TRUMP幣,3月又簽署行政命令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并將比特幣稱為“數字黃金”,還舉辦加密峰會,誓言讓美國成為“全球比特幣超級大國和世界加密貨幣的中心”。
這一轉變背后有著深刻的經濟與政治考量。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新興經濟體貨幣的崛起、美債危機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等。
金融資產代幣化,尤其是美元穩定幣的發展,為美元提供了一種新的輸出與滲透全球金融體系的方式。穩定幣作為一種與法定貨幣或其他資產掛鉤的加密貨幣,旨在保持幣值穩定,如Tether公司發行的USDT,與美元保持1:1錨定。大量美元穩定幣在全球區塊鏈金融市場的流通,實際上是美元影響力在數字世界的延伸,鞏固了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的地位。
在美股代幣化方面,其發展趨勢也愈發明顯。加密貨幣交易所Kraken推出的代幣化股票交易服務“xStocks”,允許非美國客戶通過數字賬本以代幣形式交易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50余只熱門股票,且交易支持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連續進行。
這一新的模式使得美股交易突破了傳統證券交易的諸多限制,將美股市場的觸角伸向了全球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對于美國而言,通過推動美股代幣化,不僅能夠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美國金融市場,增強美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與吸引力,還能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導地位,以一種新的數字金融形態延續其金融霸權。
從政治層面來看,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得到了大量加密貨幣投資者的政治捐款。例如,名為Trump 47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在4個月內就為特朗普籌集了75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捐款。這些投資促使他在政策上傾向于放松對加密貨幣及金融資產代幣化的監管,以回報其背后的金主,同時推動美國在全球數字金融競爭中搶占先機。
叁
區塊鏈技術誕生至今,僅僅不到20年的時間,卻“憑空”發展出了比特幣這樣總市值超2萬億美元的數字資產,足以證明這項技術的巨大魅力。
不過,從整體的技術來看,目前還沒有一條公鏈能夠很好的承載起“全球金融資產上鏈”這樣的宏達敘事。例如,比特幣、以太坊等第一代公鏈本身的性能完全無法完全金融高頻交易的需求,而SOL、BSC等采用DPOS共識的公鏈,其記賬的中心化程度太高,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值得懷疑。
第三代公鏈中,由全球知名密碼學家、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謝濤提出的EVONature公鏈架構,不僅開創性的引入“幻方算法”,而且創造性的采用了“記賬”與“關賬”相分離的架構,很好的解決了“高性能”與“去中心化”二者不可兼得的問題,在金融資產區塊鏈化的浪潮中,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
展望未來,金融資產區塊鏈化的趨勢將愈發不可阻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其安全性、可擴展性、交易速度等關鍵性能指標將不斷提升,為金融資產代幣化提供更加堅實的技術支撐。
從資產類別來看,不僅是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產,房地產、藝術品、知識產權等各類有形與無形資產都將逐步實現代幣化。例如,在房地產領域,已經出現了將房產份額進行代幣化的嘗試,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代幣,擁有房產的部分權益,實現房產投資的碎片化與大眾化。
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宏觀格局下,金融資產區塊鏈化將重塑國際金融秩序。一方面,它為新興經濟體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通過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構建基于區塊鏈的金融基礎設施,有望打破傳統金融強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長期壟斷地位,提升自身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如何在金融資產代幣化浪潮中,平衡金融創新與風險監管,維護自身金融安全,將是其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隨著金融資產代幣化的深入發展,全球金融監管協調的重要性也將日益凸顯,各國監管機構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制定適應數字金融時代的監管規則,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在這場金融資產代幣化的時代浪潮中,無論是投資者、金融機構,還是監管者,都需要積極適應變革,擁抱創新,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金融時代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方能在這場全球金融變革的大棋局中占得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