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灣省沒完沒了的“臺獨行徑”,我們這邊終于出手了!2025年7月9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將漢翔航空、中山科學研究院等8家臺灣省軍工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立即切斷其獲取大陸稀土及永磁材料的渠道。這份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的制裁,精準卡住了臺灣省軍工產業的咽喉!
說實話我都不知道臺灣有什么底氣搞所謂的“防務自主化”。2024年大陸對臺稀土出口量達6096噸,占臺灣省總進口量的96%。在這種情況下,你購買大陸稀土還要打擊大陸,屬實是一邊吃飯,一邊砸鍋。
而被制裁的8家企業更是構成臺灣省防務自主化的核心骨架。漢翔航空研發的“經國號”戰機發動機熱障涂層40%成本依賴大陸釔元素;
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雄風”導彈定位精度需鏑元素支撐,斷供后就算是使用同類替代品強行生產,最后成品的精度誤差估計也會擴大3倍;
三大造船廠的艦艇電機若改用替代釹鐵硼永磁體,效率將驟降30%。
更棘手的是,臺積電3納米芯片生產線所需重稀土九成依賴大陸,庫存僅能維持30天正常生產,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工廠早就因為我國對美國的稀土管控,陷入了供應鏈混亂的狀態,導致芯片合格率從90%暴跌至55%,本土工廠恐重蹈覆轍。
臺灣省當局宣稱轉向緬甸、澳大利亞采購稀土,但緬甸內戰致出口暴跌70%,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的輕稀土雜質含量達0.5%,根本無法滿足軍工需求。再加上他們的稀土也得通過中國進行精煉,所以所謂“去紅供應鏈”不過是政治口號。
這次制裁引發島內學者激烈爭論。雁默等急統派主張“與其斷供稀土,不如直接統一”,認為制裁會刺激美國加速武裝臺灣省,反而拖慢統一進程。
理性派學者何思慎則點破美國戰略本質:“中日爭斗越激烈,美國越開心,臺灣省只是次要棋子”。產業界代表徐世勛疾呼推進兩岸貿易協定,否則臺灣省將被全球供應鏈邊緣化,畢竟臺灣省60%造船訂單依賴軍工,連自制潛艇鋼材都需從日本進口。
大陸此次行動實為三重戰略布局:其一,反制臺灣省6月將華為、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的行徑,以“兩用物項”法律工具直擊其雙標軟肋;其二,稀土政策從普惠轉向“差異化管控”,大眾、寶馬通過綠色通道獲得穩定配額,配合對華制裁者則被拒之門外;其三,斬斷美臺隱秘鏈條——2024年臺灣省進口稀土中30%經加工后流入美國軍工鏈,禁運既堵資源漏洞,又瓦解“以華制華”陰謀。
現在而臺積電的工程師們可能正邊算稀土消耗量邊祈禱生產線別崩太快。畢竟釤鈷磁體庫存只剩30天,30天后他們就和自己的美國爸爸沒有什么區別了。至于那位喊著“直接統一更省事”的臺灣學者,建議他先問問賴清德想不想統一,如果他不天天做“以武謀獨”,挑釁大陸底線,我們也不會做出這種事情。現在大陸的耐心就像包頭交易所堆著的庫存,管夠。你要是愿意耗我們就陪你耗,看是臺灣省的產能先崩潰,還是大陸先同情心泛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