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個月時間,3840噸戰略級稀土礦產悄無聲息地從中國"蒸發",這個數字幾乎相當于掏空一個中型礦山。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些本該被嚴格管制的戰略物資,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美國的軍工生產線上,F-35戰機照樣造,高超音速導彈照樣飛。
美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中國又是如何在72小時內識破這個橫跨三國的走私網絡?
作者-彤
3840噸稀土的"隱身術":一場跨國魔術的幕后真相
說實話,這套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當中國去年12月對銻、鎵、鍺三種關鍵礦產實施對美出口管制時,美國軍工企業急得跳腳。
要知道,制造一架F-35戰機需要400公斤以上的稀土材料,一枚高超音速導彈更是離不開釤鈷合金。沒了這些資源,上千個武器系統面臨癱瘓。
然而短短幾個月后,美國企業卻淡定起來。部分軍工企業私下透露:他們每月經"特殊渠道"穩定獲得200公斤鎵。雖然價格翻倍,但"成本高一點沒關系,關鍵是不能斷"。
這些救命稻草從哪來的?路透社的調查報道為這一問題揭開了謎底:從去年12月到今年4月,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了約3840噸氧化銻,幾乎超過這兩國過去三年對美出口的總和。
你說巧不巧,禁令一下,這倆原本不產銻的國家就變成了"稀土大戶"。中國化工企業在泰國的子公司,半年內向美國得州運了多達3366噸銻產品,同比暴漲27倍。
墨西哥曼薩尼約港突然堆滿標著"鐵礦石""鋅精礦"的集裝箱,開箱全是銻錠。這套"洗產地"操作行云流水:中國代理商買下礦產,物流公司貼上假標簽運往泰國或墨西哥,在當地"洗"成非中國產品,最后"合法"進入美國。
暴利驅動下,每轉運一噸稀土,物流商抽成12%-15%,是普通貨物的三倍。成本雖高,但相比軍工停產的損失,美國覺得值。
泰國墨西哥的"變臉術":從礦產窮國到出口大戶的神奇轉換
這兩個國家被選中絕非偶然。墨西哥緊鄰美國,陸運成本低廉,而且美墨自貿協定讓海關抽檢率低于5%,走私風險極小。
更有意思的是,墨西哥那家唯一的銻冶煉廠,直到今年4月才剛剛恢復運營。一個冶煉廠都沒正常開工的國家,如何憑空變出數千噸戰略物資賣給美國?
而泰國這個咱們的重要合作伙伴,則是手握漏洞:作為東南亞最繁忙轉口港,其報關審查存在"貼牌免檢"灰色規則。中國礦產換個包裝就能拿到泰國原產地證。
為了保證稀土資源供應,美國司法更是大開綠燈。今年初俄亥俄州法院駁回環保訴訟,裁定"第三國轉口稀土不受《清潔供應鏈法案》約束",變相縱容非法轉運。
更隱秘的是技術走私。今年3月,沈陽海關截獲6臺偽裝成"工業離心機"的設備,其分離精度與中國專利技術高度吻合,目的地竟是蒙古,最終買家直指美國軍工企業。
5月深圳更是再破大案,25噸釹鐵硼磁粉被塞進"瓷磚膠"包裝箱,涉案美國公司買通了中國工廠"內鬼"。這些案例暴露了一個龐大的內外勾結網絡。
德州企業此前一直直購中國銻,禁令后改從泰國"進貨",貨源卻與中國母公司高度關聯。該公司的購入手法,可以說出奇一致:采購、貼標簽、轉運,一條龍服務。
不只是一盤棋:全球戰略資源爭奪戰的中國式解法
這就像下圍棋,人家還在糾結一子得失,咱們已經在布全局了。中國掌握的稀土分離核心專利,"串級萃取技術"純度達99.9999%。
反觀美國企業,95%的純度都難突破。美國本土最大稀土企業在2025年的磁體產能,僅僅只有1000噸。而咱們早在2018年時,就做到了產能超過13.8萬噸。
更何況戰斗機建造保養所必需的鋱、鏑等重稀土,中國冶煉占全球99%份額。至于美國加州礦的輕稀土,根本無法替代。這就是技術壁壘的威力。
更深層較量在于規則主導權。中國管制稀土絕非"貿易懲罰",而是對美方無理打壓的反制。當美國用斷供發動機、封殺EDA工具卡中國脖子時,稀土成為捍衛公平的籌碼。
如今美國被迫用乙烷、飛機零件交換中國臨時許可,暴露其戰略被動。且當美國沉迷"走私捷徑",中國已在布局更遠的棋局。
2023年咱們通過"一帶一路"在非洲關鍵礦產投資超80億美元,數倍于美國的3億。資源版圖悄然改寫,這才是真正的大國手筆。
更釜底抽薪的是再生技術。中國再生稀土成本僅新礦18%,深圳回收工廠已能從廢舊電機提取純度99%的鏑。
隨著新能源汽車報廢潮到來,這條綠色供應鏈將直擊走私暴利根基。
反擊的藝術:72小時鎖定vs組合拳出擊
面對美國的"迂回戰術",咱們早已亮劍。今年5月,商務部罕見點名境外實體與境內人員勾結,痛斥此類行為觸碰國家安全底線。
在7月1日,針對礦產資源貿易的全新法案更是重拳出擊:稀土正式列入國家安全資產,出口施行"一批一證"制度;同時建立稀土溯源平臺,每克礦產需標注"電子身份證"。
至于走私稀土資源的量刑,更是進一步嚴厲化。走私刑責上限提至十年徒刑,震懾內外勾結。與此同時咱們的技術防線,也迎來了全面升級。
香港海關啟用新型穿透檢測儀,讓鋁箔包裹的銻錠無所遁形;深圳專項行動鎖定"偽報瞞報""第三國轉口"等七類走私。這套組合拳立竿見影。
5月起美國非正常稀土進口驟降67%,墨西哥港口積壓的"可疑中國礦產"堆滿倉庫,暴增3倍。
走私網絡被迫停擺,夠某些人喝一壺的了。
表面看,美國似乎暫時緩解了"斷供焦慮"。國防部剛砸數十億美元入股美國公司,要在2028年建成萬噸級稀土磁鐵廠。
消息一出,該企業的股價盤前暴漲40%。
美日印澳等國更是拉群搞"關鍵礦產倡議",揚言擺脫對華依賴。但美國短期仍難撼動中國優勢,已然是國際社會眾所周知的事實。
妄圖利用"貼標游戲"掏空中國資源家底的時代,已經徹底被咱們終結。這場博弈早已超越礦產本身,它關乎一個國家能否守護自己的戰略資產,更關乎誰有資格書寫未來的規則。
結語
這場稀土博弈,表面上是資源爭奪,實質上是規則制定權的較量。
隨著中國監管體系的完善和技術優勢的鞏固,美國的走私空間將越來越小。
面對美國的"迂回戰術",中國還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防范?你認為這場博弈的最終走向會如何?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