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克的未來,戴在臉上是什么體驗?
文 |動點科技
作者|icebin
排版|Miziko
本文預計閱讀時長6分鐘
市場上已經不乏智能眼鏡產品了,而小米也終于進到這個市場。小米的介入,說明眼鏡作為下一個智能入口,成為很多廠商的共識。現在的難點是,打造一款讓用戶滿意的產品,進階的問題則是如何不斷推進產品升級。
小米的AI 眼鏡發布之后,在終端似乎獲得了不少的銷量。可見這個市場的消費者教育工作已經有了基礎,用戶也愿意買一款數字智能眼鏡了。我們先來談談小米AI 眼鏡這次邁出的第一步。
首先,小米AI 眼鏡配了多個版本,標準版1999元、單色電致變色版2699元、彩色電致變色版2999元。而對于大多數想嘗鮮的用戶來說,入門的那款是首選。
和小米汽車拿去和特斯拉對標的情況類似,小米也把眼鏡和Ray-Ban Meta 對標,小米40g,Meta 是42g,亞洲人臉型更小點;把電池做了提升,典型續航達到8.6小時,Meta是4小時。官方宣稱充電速度也比較快,小米充滿45分鐘,Meta需要75分鐘。
使用體驗上,佩戴起來比起普通眼鏡來說,稍微重了點。正常來說,如果是樹脂材質的常規平光鏡重量在 23克左右 ,較輕的墨鏡重量會多 1-2 克。當然,如果你原來佩戴的是較重的金屬或者是輕奢一眼鏡,對于重量的落差感知不會那么明顯。
但是這個眼鏡的鏡腿,耳夾部分會略寬一些,長時間佩戴需要一些適應。小米發售的時候還附送了京東配鏡的實在服務,整個支持IP54級防水設計,在戶外或者是運動的時候也能佩戴,不過建議還是綁一個防掉帶,材質汗水和油脂碰到之后略滑。另外,因為有了處理器和電池的存在,長時間工作你會感到邊框的溫度,當然每個人膚質對溫度的明感性略有不同,但多少是會有一些溫熱感。
拍照體驗上來看,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拍攝照片和視頻。照片的比例目前是固定的,橫屏顯示,并且會有一些廣角的感覺,還不支持豎屏拍攝,希望后期軟件OTA 之后能夠升級。
仔細看畫面會略微有些形變,但是這樣可以照顧到更廣的視角,對于第一人稱的表現也更為身臨其境,我們希望后面小米能夠提供多種比例風格的拍攝效果。
光線好的情況下拍到的照片效果還行,發一些社交媒體也夠用。光線較暗情況下拍照能力有所折損,這也在情理之中。
錄制視頻的話,雖然說搭載了EIS視頻防抖技術,在晃動過程中排到的視頻還是有些抖,這個看下后期小米有沒有辦法再做優化。
音質方面,背景較為嘈雜的情況下,只能說聽個大概。耳機部分并不支持骨傳導,是一種開放性的效果。實際聽音樂的話,對于品質可能就沒那么高的表現力了。不過小米說在鼻托處放了個獨立骨傳導麥克風,對于通話效果是有幫助的。
而AI 的功能則要基于手機來進行,實際上你可以理解成小愛同學的一個化身。眼鏡做為信息采集入口,把數據傳給手機,手機疊加AI 進行處理輸出。這里的內容輸出你在眼鏡上只能聽,在手機上看。目前的產品形態不支持眼鏡鏡片顯示。
其它AI 功能實際上以模塊的形式內置到了小米眼鏡的APP 中進行呈現,包括智能家電、拍圖問答、計算食物卡路里、實時翻譯等。雖然官方表示可以用語音喚醒小米手機進行通話,但理論上手機上的語音助手就能實現。至于說能通過眼鏡直接拿語音操控家中的電器,這點手機也能獨立使用,所以目前的AI 功能略顯單薄。
所以對于小米來說,這款AI 眼鏡只是邁出了一小步。那么接下去的產品形態要怎么做升級呢?
筆者認為,這款眼鏡從現有的功能上來講,除了拍攝之外大部分功能要基于手機來進行。屏幕不能顯示內容,你如果要查看一些信息,只能通過手機來完成,拍攝的內容也需要傳到手機進行查看編輯。市場上也有類似的競品,不提供屏幕顯示,只提供語音交互,比如Ray-Ban Meta和雷鳥 V3。當然這類產品算入門級,購買門檻也比較低一點。
我們也在科幻電影中看到有的眼鏡具備單色顯示功能,就是可以在玻璃鏡片上顯示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導航方向,數字等,這算是一個中間形態。
還有一個形態的產品是具備彩色的圖像顯示功能,并且能在鏡片內看到可視化的界面。這個產品形態就比較復雜了,續航、重量、電池、鏡片的結構都有所不一樣。當然也不會做到蘋果VIsion Pro 那么高端復雜,但會是一種比較高級的智能眼鏡形態,兼顧了便攜性。
再說到人工智能上的體驗,目前是一個功能單獨羅列,需要用戶去操作。如果未來能夠實現Agent智能體一個指令,全自動執行出結果,那自然是更好了。小米自身有很大的硬件生態鏈,融合智能化調用比其它家有優勢。當然,這樣就需要有不斷迭代的整合能力。小米可以在前期賣出一定的量,在收集完足夠多的數據,做完一些優化,把大模型的融合維度拓寬一點,才能把這個人工智能體驗做透。
所以小米的這款 AI眼鏡是邁出了一小步,隨著供應鏈和應用的不斷成熟,產品的形態必然需要做進一步的拓展和升級。未來應該會針對不同的用戶群推出功能各不相同的型號,當然,購買門檻會做相應的調整。小米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的摸索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打磨好產品形態。
這一小步對小米來說才剛剛開始,對于行業來說,有了小米這個鯰魚,整個智能眼鏡的產品進化將會更加快速。
本文為動點科技記者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或開白請在后臺回復“轉載”。
- - - - - - - - END - - - - - - - -
互動話題
你會入手小米AI眼鏡嗎?
快來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吧!
*想要獲取行業資訊、和志同道合的科技愛好者們分享心得,那就趕快掃碼添加“動點君”加入群聊吧!群里更有不定期福利發放!
精彩好文值得推薦!
一鍵轉發,戳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