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務派遣行業也像野草一樣瘋狂生長。結果這個領域也開始演變成某些人的“灰色產業”。
為啥這樣說呢?其實很多人不了解勞務派遣,咱們就來簡單講講:
01、勞務派遣究竟是啥?
所謂的勞務派遣,指的是:由人力資源公司將其名下的員工或勞動力,派遣到用工單位完成相關工作項目。并且,勞動合同、人事關系與薪資待遇也都由人力資源公司來負責。
但是,不是隨便一個人力資源公司,都有勞務派遣的資格。只有當人力資源公司,經過管理部門的審核,并領取到勞務派遣許可證之后,才有資格從事勞務派遣,進而賺取一定的人頭費和用工費。
最早的勞務派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西方國家勞務中介公司將那些偷渡、黑戶等身份不明的外國務工人員收到門下,然后再向有關部門申請派遣勞動力的許可證,等審批手續通過后,這些勞務公司就以公司的名義,向需要勞動力的工作單位派遣員工。
后來這種模式就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甚至傳播到了全球。
02、勞務公司怎么賺錢?
對于勞務公司來說,他們主要靠收取勞動力的人頭費來存活。只要派遣一個人到用工單位上班,就可以從分到人頭費。
但是對于這些打工人來說,弊端就多了:
①不是正式員工,只是臨時工身份,如果出現工傷,甚至一毛錢補償也沒有。
②薪資待遇由勞務公司負責
③工作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被辭退,被辭退以后就沒收入來源了。
比如,勞務派遣工作人員在用工單位干得再多、再好,都是拿固定工資,但是犯錯,用工單位就是把他們開除,然后將各種責任推得干干凈凈。
對于勞務公司來說,這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只要將人招到名下,派遣出去就可以坐享其成,
如果出問題,少一個人,只是少賺一筆人頭費。即便是混不下去宣告破產,也不會有大損失,等風平浪靜后,大不了重新注冊一家公司,繼續這種“吃人血饅頭”的勾當。
以前很多“皮包公司”借著這種模式大賺特賺,但是從今年開始,這些人的好日子到頭了。
今年4月中旬,人社部正式發布通知,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一場“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整頓行動”,重點之一,就是針對勞務派遣行業的亂象問題。
意味著7月31日前,派遣行業將迎來一場“洗牌風暴”,將有三類機構成重點打擊對象,違法成本陡增:
第一,“假外包真派遣”的偽裝者
很多企業以“人力資源服務”“共享用工”“業務代理”等名義規避勞務派遣許可,通過轉包、加盟等方式將勞動者層層分包。
新規首次明確:凡常態化發布招聘信息、實質管理勞動者的機構,均按職業中介或派遣機構監管。
一旦查實,涉事企業及用工單位將同步追責,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信用平臺,影響融資、招投標等核心經營權限。
第二,超比例用工的違規企業
這一次的新規明確要求,派遣工數量不得超過用工總量的10%,且僅限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 。
但有的企業代工派遣占比高達40%,人均成本比正式工低22%(約1600元/月) 。這次行動將對這些超標企業限期整改,情節嚴重者取消合作資質 。
第三,無證經營的“黑派遣”平臺
那些不合規的經營平臺,比如小程序、自建網站的中介,都將全面清退。人社部將聯合網信辦,對違法賬號及平臺采取封禁措施,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
03、整頓的好處是啥?
①實現同工同酬
以前派遣工實際上比正式工薪資普遍低30%以上,以后企業就需要建立與正式工相同的薪酬增長機制,具備技能的工人,將更有“底氣”,工資也會逐步提上日程。
②社保斷繳問題將得到根本改善。
有的派遣單位為了壓縮成本,按最低基數繳納社保或完全逃避義務。更普遍的是,勞動者每更換一次項目就變更一次社保主體,導致工齡中斷、工傷理賠困難。
專項行動后,企業要明確“是誰派來的、誰負責繳社保”,確保每一位工人的工齡和待遇得到應有的保障。
畫重點:維權通道
勞動者可通過12333熱線、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勞動保障監察”微信小程序一鍵舉報,跨部門聯動響應時間縮至48小時。
此次五部門重拳整頓,不僅是對灰色產業鏈的清洗,更是對勞動尊嚴的價值重構。
政策落地倒計時:7月31日前,勞動者若遭遇違規派遣、欠薪歧視,請立即留存合同、考勤記錄、工資條等證據,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或專項行動專班舉報。這場關乎3300萬人尊嚴的變革,需要每一份力量的推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