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著的時候,身邊飄滿了眼睛。有偵察機的眼睛、衛(wèi)星的眼睛、針孔攝像機的眼睛,還有無數(shù)雙特工的眼睛。它們死死盯著他,看他病了沒有,瘦了沒有,穿了雙什么鞋子,精神是否依然矍鑠,以及他的專列——移動了沒有。
他去世的時候,身邊依然飄滿了眼睛。可是它們什么都沒有看見。直到51個小時過去后,它們才忽然警覺似乎發(fā)生了什么;直到朝鮮官方主動出來公布消息,它們才確認真的發(fā)生了什么。
他是金正日,它們是在這場諜戰(zhàn)中折戟的情報機關。“我看了新聞才知道。”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zhèn)的這句話讓韓日美三國數(shù)年來悉心組建的情報網(wǎng)蒙羞。地上有監(jiān)聽站,海上有間諜船,空中有偵察機,天上有衛(wèi)星,有什么能逃過它們的眼睛?
事實卻總是出人意料,它們又一次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上一次是朝鮮核爆,再上一次是金日成去世。其實,敗給朝鮮這一幾乎以舉國之力保守“國家機密”的對手,對一些情報工作者來說,也算是“死得其所”。
01
“我看了新聞才知道”
日本沖繩,美軍軍事基地。數(shù)架RC-135S無人偵察機如同饑餓的翼龍般騰空而起,以每小時600公里的速度撲向西北方。它們的目標是1500公里之外的朝鮮——全球最神秘的國度,來自那里的情報比黃金還貴重。
時間指向2011年12月19日凌晨5時45分,此時,距離那場牽動全球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60年。自1951年開始,這個東北亞小國就成了美利堅的強硬對手。在薩達姆、卡扎菲等政治強人死后,金正日領導下的朝鮮更成為卡在山姆大叔喉嚨里最堅硬的魚刺。
技術先進的“翼龍”沒有撲空,它們帶回了朝鮮在當日上午再次試射短程導彈的諜報。但美國、日本,以及三八線對面的韓國,已經(jīng)對這樣的“悍然行為”司空見慣。盡管每次的時間、地點和導彈型號,都是那么莫測。全球最強大的諜報機構——美國FBI的日志上,甚至沒有反映這個消息。他們認為:神秘的朝鮮,一切如常——包括這個國家的“太陽”。
69歲的金正日已經(jīng)執(zhí)政朝鮮17年。1994年,父親金日成死后,他順利地接掌了大權。“謎一般的領導人”,這是2011年12月19日美聯(lián)社對他的評價。在朝鮮,雖然有著很多關于金正日參觀軍事基地、考察廠礦企業(yè)以及出席文化活動的照片,但視頻影像卻鳳毛麟角,他的聲音資料也從未在朝鮮以外的地方公開過。即便是這個國家的人民,也只在廣播上聽過一次他的講話——那是在1992年。
“從專業(yè)角度上說,影像資料和聲音很容易暴露一個人的現(xiàn)狀,尤其是健康狀況。”一位美國前情報官員表示。
也正因為如此,這位神秘人物的近況變成了全球諜報機構所追求的“王冠上的明珠”。韓國情報機構2011年的預算是8.64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花在了朝鮮和金正日身上。這個國家情報官員每年還會和上千名“脫北者”談話,以收集他們領袖的蛛絲馬跡。除了RC-135S偵察機之外,美國衛(wèi)星也會隨時監(jiān)控金正日的專列。
2011年的最后一個月,朝鮮的“一號列車”無比忙碌——在12月16日之前,金正日曾9次外出視察。《參考消息》援引朝中社平壤12月21日電稱,金正日到一家音樂信息中心和超市視察之后,又按照原計劃踏上了前行的征程。那天非常冷,還刮著大風,氣溫創(chuàng)下了1985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17日凌晨,當金正日乘坐火車行進在去對人民進行現(xiàn)場指導的途中,氣溫比平時驟降4~7攝氏度。”報道說,“如此惡劣的天氣使人更切身地感到了金正日的奔波疲勞,他冒著刺骨的嚴寒依然去進行現(xiàn)場指導,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
8時30分左右,飛奔的列車突然停了下來,周圍出現(xiàn)了大量朝鮮士兵。此后,韓、美情報系統(tǒng)收集到了朝鮮高級官員慌亂通話的信號。但為了國家安全,朝鮮所有上級命令、部隊和裝備的移動,都不能以平文形式發(fā)出,只能以暗號或代碼來代替——這為破譯帶來了難度。“此時,美國和韓國顯然沒覺出什么異樣。”《參考消息》報道稱。
此時的韓國總統(tǒng)李明博正準備飛往日本。按照原定計劃,12月17日,他在東京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進行了會晤,但主要話題與朝鮮無關。后來有評論稱,李明博是韓國歷史最幸運的總統(tǒng),因為他“得到了最大的蛋糕”——盡管在此時,他還沒有意識到大事的發(fā)生。更多的聲音則批評他主政4年是朝韓關系最糟的一段,以至于雙方?jīng)]有一個可靠的高層通信渠道。
這一天,紐約迎來入冬以來的最低溫度。“占領華爾街”示威屆滿三個月,仍有上千人參加了當天的示威抗議。國防部長帕內塔簽署了官方文件,將于次日正式結束伊拉克戰(zhàn)爭。4474名美軍士兵在異國丟掉了性命,大約相當于1951年朝鮮戰(zhàn)爭中的7%。而他們獲得的回報,是將“邪惡軸心”之一的統(tǒng)治者薩達姆推翻。
12月17日,一名美國特使還在與朝鮮官員商談對朝糧食援助問題,這一援助旨在換取朝鮮停止鈾濃縮活動。“美國及其盟國一直試圖讓朝鮮回到談判桌邊來,重啟六方會談。”有評論說。
但很顯然,這種愿望在近期沒可能實現(xiàn)了。因為一個驚天的消息就要傳來。從19日上午10時開始,朝鮮中央電視臺、朝鮮中央廣播電臺、平壤廣播電臺連續(xù)三次預告:當?shù)貢r間12時將播放“特別播報”。一般情況下,朝鮮中央電視臺下午5時才開始播放電視節(jié)目。上一次提前播放則要追溯到1994年——金日成逝世的時候。
當聽到“特別播報”的預告時,韓國統(tǒng)一部和外交部的官員們以為無非就是朝美會談,或者金正恩新職務等消息。這都是老調重彈,所以他們大都出去吃飯了。直到朝鮮播音員李春姬身著喪服出現(xiàn)在熒幕上時,留守人員才大驚失色地向上級報告,用餐人員也扔下碗筷、跑回工作崗位。一名韓國官員說:“在看到朝鮮金牌播音員一襲黑衣和凝重的表情后,跳入我腦海的第一字就是,啊,天!”
李春姬哽咽著向全世界宣布:敬愛的領袖、21世紀的太陽金正日,兩天前在飛馳的列車上,與他的2400萬人民永別了。
此時,距離金正日去世,已經(jīng)超過了50個小時。
消息公布的這一天,恰逢李明博生日、第41個結婚紀念日和當選總統(tǒng)日。一大早,青瓦臺的職員們就為他舉行了生日派對。中午得到消息后,這位70歲的壽星立即推掉所有安排,第一時間主持召開了緊急國家安保會議。“未能發(fā)現(xiàn)朝鮮動向的情報失敗,著實讓我們不安。韓國首都首爾距離朝鮮邊界只有56公里,如果對方突然進攻……”一位韓國官員說。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12時左右離開官邸,準備發(fā)表自己上任3個月以來首次街頭演說。中途他得知了消息,立刻掉轉車頭,9分鐘就趕回了官邸。
這個午夜,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李明博討論了金去世后的朝鮮半島局勢。“總統(tǒng)重申了美國對于朝鮮半島穩(wěn)定,以及我們親密盟友韓國的安全負有的重要義務。兩個元首達成了一致,在情況進展中保持密切聯(lián)系。”白宮說。
全世界震驚了。邊境關閉、股市大跌、菊花脫銷……有人暗自慶幸,也有人哭得死去活來。以信息傳播迅捷而聞名的Twitter和Facebook則顯得灰頭土臉——此前51小時內,他們沒有對這個2011年最重要的新聞有任何披露。而Twitter一直以全球首報拉登被擊斃大大風光了一把。當然,這并不能怨新媒體無能,因為在120540平方公里的朝鮮境內,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禁地。
最悲催的是韓國和美國的情報機構。他們被反對派嘲笑為“豬頭”、“小區(qū)情報院”。韓國反對黨甚至要求有關部門的最高官員引咎辭職,日本野田內閣也因為反應遲鈍被在野黨謾罵。
“我們情報工作的最大失敗是,未能打入朝鮮現(xiàn)任領導階層的內部。我們能找到‘脫北者’,但他們的信息都很老舊;我們也能找到中層的人,但他們常常不知道圈子內部發(fā)生了什么。”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國前情報官員指出。
一個關鍵問題也因為這神秘的51小時浮出水面:朝鮮為何要延遲播報?
“確定金正日突然去世的原因需要時間。”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家棟說,“根據(jù)朝中社的報道,金正日死于心肌梗塞并發(fā)心源性休克癥狀。”
這個報道稱,金正日長期困擾于心臟和腦血管疾病,17日由于過度勞累,在專列上發(fā)生急性心肌梗塞,并發(fā)嚴重心臟休克,經(jīng)搶救無效逝世。事實上,金正日的健康狀況在他2008年中風之后便每況愈下。
歷史似乎有些輪回的味道——1994年7月8日去世的金日成,也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當時,查清這位前領袖的死因也用了大約兩天時間。因此,他去世的消息也是死后兩天才公開。
在這兩天內,新一代領袖金正恩也在努力完成權力交接。他當時(2011年)只有28歲,是全球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之一。父親去世前,他的職務是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2010年9月27日,他被任命為朝鮮人民軍大將。《環(huán)球時報》報道稱,為了“更像爺爺金日成”,金正恩曾6次整容。
事實上,這兩天國際情報機構忽視了另一個重要信息——在朝鮮正式發(fā)布金正日逝世的消息之前,金正恩曾向全軍下達了“金正恩大將命令1號”。“這是反映金正恩完全掌握著朝鮮人民軍指揮權的一個例證,”有韓國官員表示,“‘命令1號’要求全軍停止野地演習和訓練,返回軍事基地。”當然,為了避免泄密,這個命令并沒有通過明碼發(fā)布。
金正恩先后5次出席憑吊金正日遺體,《環(huán)球時報》報道說,他“非常悲痛”。然而相對于那些哭倒在地的官員和民眾,他已經(jīng)顯示出未來領袖接班人的氣勢。
朝鮮的“一號列車”
02
全球特工對朝暗戰(zhàn)60年
事情總是這樣,你越想保守秘密,反而越會激起外人探知的欲望。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1948年建國后,一直是世界各大情報組織關注的焦點,尤以韓、日、美三國為甚。
60年來,韓、日、美三國情報部門緊密合作,以韓國國家情報院、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日本內閣情報調查室為主,加上韓國軍方情報部、美國國家安全局以及日本防衛(wèi)廳情報本部等機構,在朝鮮境內外編織了一張巨大而密集的諜報網(wǎng)。
據(jù)法國《回聲報》報道,自1993年3月朝鮮核風波以來,韓、日、美三國一道,對朝鮮進行了“全天候的立體監(jiān)視”。此后一年多,美國在此方面開銷達3億多美元,日本和韓國的支出也各超過2億美元。近年來,韓國為搜集朝鮮軍事情報所花費的資金,已占其情報總開支的60%。
在韓國間諜的指引下,美國轟炸機差點兒要了金日成的命
向朝鮮派遣間諜一直是世界情報組織所采取的最傳統(tǒng)、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方式。因為地理位置、歷史民族等關系,相對來說,韓國于此最有心得。
韓國對朝鮮的情報工作從兩國獨立之日起就開始了。1948年10月,韓國首任總統(tǒng)李承晚指示國防部成立第4局,專門負責向朝鮮派遣間諜。最初,這個群體主要由韓國軍人及叛逃的朝鮮人組成,他們被分成不同的小組,以負責不同的地區(qū)。在朝鮮半島戰(zhàn)爭期間,這些北派的特工曾起到重要作用。一個小有名氣的小分隊——“九月山北派工作隊”——曾差點指引美國飛機炸死金日成。
該事件發(fā)生于1952年。當年4月,“九月山北派工作隊”秘密潛入朝鮮新昌地區(qū)活動;9月,他們伏擊了一支朝鮮人民軍騎兵連,并抓住了幾名士兵,隨后,他們從俘虜口中獲得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朝鮮最高司令部就在附近的干芝里礦洞里,金日成也在那里辦公!事不宜遲,該分隊迅速派人滲透到干芝里一帶,并偷偷在礦洞附近安裝了無線電裝置,然后用無線電臺呼喚了幾十架美國飛機前來轟炸。
有一顆定時炸彈就扔在金日成的司令部旁邊,要不是朝鮮人民軍步兵第15師3團團長李乙雪帶領警衛(wèi)隊冒著生命危險,硬是用木杠抬著把炸彈扔到山谷里,朝鮮歷史很可能從此改寫。事后,李乙雪被金日成評價為“對朝鮮革命事業(yè)最忠誠的人”,開始全權負責起金正日等首腦的警衛(wèi)工作。
1953年,朝韓停戰(zhàn)之后,雙方的軍隊進入暫時休整狀態(tài),但韓國的“北派工作隊”并沒有因此而休假,他們繼續(xù)采用各種方式潛入朝鮮境內,刺探軍情或執(zhí)行某些特殊任務。韓軍內部將這些人稱為“毛驢”,其中有一部分是號稱“志愿者”的平民,因為職業(yè)軍人一旦被朝鮮安全部門俘虜,美韓方面勢必因違反《停戰(zhàn)協(xié)定》受到譴責,所以招募一些平民顯得更為安全。
最底層的“毛驢”是“步行者”,即跨越戰(zhàn)線的間諜,一般由被俘后拒絕被遣返的朝鮮士兵或婦女擔任。因為長期在戰(zhàn)線附近活動,這些人很容易暴露,是最容易犧牲的間諜,往往只有不到1%的“步行者”能成功歸來。
從有大量朝鮮族聚居的第三國入手,迂回搜集朝鮮情報,漸成主流
毫無疑問,這種直接滲透的方式代價巨大,據(jù)統(tǒng)計,自1953年至1974年間,韓國政府和軍方遣送的“北派工作隊”中有超過1.2萬人殞命,還有千余人下落不明。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韓國情報機構轉變思路,從對朝友好的國家入手,迂回搜集朝鮮情報。韓國報紙《先驅經(jīng)濟》對此亦有報道,稱韓國特工的海外活動注重“選擇土壤”,即盡可能選擇有朝鮮各類機構存在或有大量朝鮮族聚居的第三國。
除中國外,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五國亦是首選。20世紀初,為躲避日本殖民統(tǒng)治曾有大批朝鮮居民涌入俄遠東地區(qū),后來他們被蘇聯(lián)政府強制遷徙至中亞。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這些朝鮮人的后人中約有500萬之眾被分散到新獨立出來的中亞各國。其中以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朝鮮族人最多,不少人已成為該國政治和商業(yè)領域的精英。
正是利用在哈薩克斯坦朝鮮族中布設的“暗線”,1999年,韓國率先曝光了哈薩克斯坦國防部以廢鐵的名義向朝鮮出售40架米格-21戰(zhàn)斗機的消息。隨后,在美韓雙重壓力下,哈國防部不得不進行大換血,哈總統(tǒng)納扎爾巴耶夫也主動向韓國大使承諾會優(yōu)先考慮韓國的安保要求。這件事至今仍被韓國情報界視為對朝暗戰(zhàn)的經(jīng)典案例,經(jīng)常被提及。
據(jù)韓國退休情報人員爆料,韓國情報機構在第三國活動的間諜一般分為兩類,一類被稱為“白人”,他們以外交官身份在駐外使館內從事活動;一類被稱為“黑人”,他們不與駐外使館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多是從韓國國防部情報本部退役軍官中選拔出來,經(jīng)過特殊培訓后派往國外。
由于“黑人”都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開展工作,一旦暴露,他們與“白人”所受的待遇也就不同,“白人”一般可憑借外交豁免權不被駐在國追究責任,而“黑人”要根據(jù)所在國法律進入司法程序。韓國國情院官員表示,“黑人”并非每時每刻都在搜集情報,因為他們往往會偽裝成商人或企業(yè)家,一旦發(fā)現(xiàn)機會,他們就會巧妙地利用身份掩護,獲取自己需要的情報。
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對朝鮮的情報搜集工作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在這樣的第三國完成的。如日本就曾派情報員假扮地質學家,在韓國靠近朝鮮的邊境地帶開展實地探測,其真實目的卻是繪制坐標,為精確制導武器提供瞄準數(shù)據(jù)。
偵察機、衛(wèi)星、地面監(jiān)聽站、間諜船……海、陸、空、天四維滲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和先進裝備也開始在情報界大顯身手,之前光靠人力無法實踐的問題如今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2007年8月23日,駐韓美軍的一架無人偵察機在執(zhí)行任務時墜落,出事地點離朝韓軍事分界線僅40公里,有消息稱該機是前往刺探朝鮮軍情的。其實這不過是美軍例行監(jiān)視朝鮮活動中的一次小失誤。為了全面掌控朝鮮情報,美軍可謂苦心孤詣,構筑起海、陸、空、天四維偵察體系,把1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看得嚴嚴實實。
據(jù)英國《簡氏情報評論》介紹,美軍偵察朝鮮的主角一般由空軍完成,美軍駐日本沖繩的第390情報中隊、駐韓國烏山的第7航空隊擔當主角。其主要機型有RC-135戰(zhàn)略偵察機、P-3C反潛巡邏機和EP-3電子偵察機等。這些飛機可從兩萬米的高空監(jiān)視朝鮮,并能截收朝鮮的通信情報。幾年前,韓國也曾花費巨資從美國購得“霍克”800XP飛機,以實施其旨在搜集影像情報和信號情報的“金剛-白頭”計劃。
除偵察機外,美、日、韓三國還廣泛采用偵察衛(wèi)星、地面監(jiān)聽站、間諜船等工具刺探朝鮮情報。像經(jīng)常出沒于朝鮮外海的美國間諜船“鮑迪奇”號,船艉下方拖曳著一排長達2000多米的低頻聲吶探測器,把周圍550公里范圍內的海洋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一旦需要,美國艦隊就能沿著它繪出的航線直插朝鮮門戶。
另外,綜合運用衛(wèi)星圖片及傳感設備分析朝鮮情報更是韓、日、美三國的王牌。1994年,以中情局為首的美國情報系統(tǒng)開始對朝鮮核發(fā)展情況展開調查,為了摸清朝鮮核項目的底細,美國國家安全局翻出了近20年來間諜衛(wèi)星在朝鮮上空拍攝的所有照片。2005年,美國宣布朝鮮有可能進行核試驗,其依據(jù)也是通過對比前幾年目標區(qū)的衛(wèi)星圖片,發(fā)現(xiàn)在可能的核試驗區(qū)域有新的設備進入以及有管線鋪設的跡象。
03
民間組織和平民偵探不容小覷
和這些擁有天價經(jīng)費及強大人力、物力的國家情報機關相比,一些民間組織和平民偵探在這方面的實踐顯得就有些太“小巫見大巫”了,但他們的作用不容小覷。
幾年前,為了突破朝鮮幾乎密不通風的情報防線,少數(shù)朝鮮叛逃者和韓國民主人士搭建起了手機情報網(wǎng)絡。他們先是招募朝鮮線民,讓這些人將手機偷運回國,然后再把他們通過電話和短信提供的信息發(fā)布到手機情報網(wǎng)站上。
手機情報網(wǎng)站讓朝鮮政府吃了不少苦頭。幾乎從不承認失敗的朝鮮間諜機構曾警告稱,韓國“不擇手段地試圖顛覆我們的政權,已從邊境地區(qū)深入到了朝鮮腹地”。他們發(fā)誓要進行報復,尤其是對那些背叛了朝鮮的“人渣”。
讓朝鮮間諜組織頭痛的“人渣”還遠不止這些,大洋彼岸還有一群宅男正忙著利用谷歌衛(wèi)星地圖等工具為朝鮮地圖上的空白區(qū)添加標簽。美國人柯蒂斯·梅爾文便是其中的一員。
兩年前,朝鮮官方媒體曾公布了一張金正日訪問一家水電站大壩的照片。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兩條鋪設在山腰上的大型管道,雖然信息不多,但這對當時還在喬治梅森大學讀博的梅爾文來說已經(jīng)足夠,他將照片與谷歌地圖進行比照,最終找出了該水電站在朝鮮地圖上的準確位置。
利用這種方法,過去的數(shù)年中,這些“民間偵探”已經(jīng)為朝鮮的火箭發(fā)射基地、監(jiān)獄、水壩、燈塔和白色沙灘邊大人物們的豪華居所等在地圖上標明了位置,然后將其發(fā)到網(wǎng)絡上與網(wǎng)民分享。
全球媒體對朝鮮的關注更是熱度難消。金正日每次來華,除了情報機構外,最密切注視的,可能就數(shù)日韓媒體了。對他們而言,誰能最早得到消息,最快到達現(xiàn)場,最先拍到“金將軍”畫面,誰就是贏家。為此,他們不惜提前在某個有可能拍到“金將軍”的地方蹲守半年。
僅僅1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就這樣成了世界特工、間諜、媒體記者乃至普通民眾的競技場。為了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他們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些情報人員并非每一次都能如愿,此次在金正日死亡事件上的“失職”不過是他們漫長諜海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
其實沒什么可驚詫的,因為他們的對手是朝鮮!
04
朝鮮國家安全八招自衛(wèi)
天上有衛(wèi)星網(wǎng)、地上有竊聽站、海上有間諜船,這是美國對朝鮮建立的看似密不透風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技術先進的韓國、日本也從未放松對朝鮮情報的刺探。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雖多國環(huán)伺,但朝鮮向來見招拆招。
在反滲透工作上,朝鮮從不吝嗇于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戰(zhàn)略偽裝局、安全保衛(wèi)部、公安部、保衛(wèi)司令部……朝鮮擁有一大批用于反滲透、防泄密的機構,形成了一個滴水不漏的安全網(wǎng)絡,罩住了朝鮮所有的國家機密,讓情報刺探者無處下手。更重要的是,朝鮮長年提倡“反諜群眾路線”,全民防諜反諜,要獲取朝鮮情報,得先避過人民的法眼。
一躲。為躲避監(jiān)控,掩蓋目標很重要。2009年,為避開美韓衛(wèi)星的監(jiān)控和追蹤,朝鮮在裝載“大浦洞2號”第一、第二階段導彈和配件的貨車上配置了推拉式頂蓋。有了這種頂蓋,美國偵察衛(wèi)星就很難辨別貨車里的東西。
二擋。躲避監(jiān)控更重要的,是要阻撓敵方的探測,掐斷監(jiān)控信號。金正日乘坐的專列,其配置的網(wǎng)絡設備可屏蔽大多數(shù)紅外線、雷達和傳感器,以躲避美國衛(wèi)星和偵察機的監(jiān)控。
三騙。朝鮮擁有一套高超的“戰(zhàn)略欺騙體系”,通過設置假目標、制造假情報、散布假消息來迷惑敵方。戰(zhàn)略偽裝局,是這個體系最重要的部門。在朝鮮反偵察史上,該局戰(zhàn)功赫赫:2000年,美國間諜衛(wèi)星發(fā)現(xiàn),朝鮮軍民在平壤郊外挖了一個大坑,于是懷疑朝鮮正在建造核設施,要求國際機構進行勘察。平壤方面斷然否認,并表示,要實地核查可以,但如果所挖的坑并非用于核試,那么美國應提供支援費用。美國答應了。最后的核查結果是:朝鮮軍民所挖掘的坑并非用于建造核設施。美國不得不奉上所承諾的經(jīng)費,而情報機構則顏面盡失。2010年,延坪島第二次炮擊事件后,朝鮮在其海岸線部署了大量仿真武器,虛實難分,讓美韓軍隊頗費心機,并采取了大量備戰(zhàn)方式來應對,成功迷惑敵軍。
四抓。對暴露的外國監(jiān)控設備,朝鮮從來都毫不留情地截獲、扣留,甚至“游行示眾”。1968年,朝鮮截獲美國軍方船只“普韋布洛”號,指控該船在朝鮮海域進行間諜活動,并扣留了船上的82名船員。1999年,朝鮮將“普韋布洛”號放在大同江邊展出,作為“反美教材”來使用。2006年,朝鮮再次截獲一艘美軍“無人偵察潛艇”,隨后將其作為戰(zhàn)利品在平壤南部公開展覽。
五變。為了保證國家安全,朝鮮所有上級命令、部隊和裝備的移動都不能以平文形式發(fā)出,只能以暗號或代碼字來代替。金正日去世消息發(fā)布前,朝鮮國內發(fā)出的“金正恩命令一號”就是以暗號形式,通過無線電頻率的方式向全軍緊急傳送的。為了防止韓國監(jiān)測到金正日去世的消息,朝鮮還修改了通訊頻率及暗號體系。
六攔。包括攔人和攔信息。朝鮮對人員出入有嚴格限制:邊境和海岸線,有重兵把守;內陸地區(qū),哨站密集;特殊情況下,還會加緊邊境控制、封鎖交通。在信息控制上,早在數(shù)年前,朝鮮就從德國引進了價值為100萬美元的信息搜尋車輛,從中國購買了個人手機信息監(jiān)聽設備。因此,在邊境城市打電話時,通話時間超過一分鐘,就會有被監(jiān)聽的危險。諜報人員即使獲得情報,也很難將其傳遞出去。
七誘。與高科技偵察設備相比,對付間諜有一個獨特招數(shù)——攻心。美人、金錢,都是能有效動搖間諜心理的要素。1999年,韓國情報司令部的鄭某潛入朝鮮寧邊地區(qū)(核設施聚集地),成功取回了那里的土壤和水樣,但后來因中了朝鮮的美人計被劫持。
八捕。朝鮮安全保衛(wèi)部有專門負責間諜抓捕任務的對內反間諜局。“線人”是朝鮮反間諜工作中極為重要的角色。保衛(wèi)部的每個情報員通常都有15~30名左右的“線人”。他們被分派安插在國內各個部門,嚴密監(jiān)視。情報員與“下線”之間是單線聯(lián)系,“線人”之間不僅互不相識,還有可能相互監(jiān)視。間諜的身份一旦暴露,將立即被朝鮮安全機關逮捕。2007年9月,朝鮮逮捕了幾名外國間諜及被收買的本國間諜,稱被捕間諜在朝鮮對重要軍事設施進行拍照和繪圖。據(jù)朝鮮國家安全保衛(wèi)部公開的資料,這些間諜使用了包括全球定位系統(tǒng)、數(shù)碼相機、針孔攝像機、衛(wèi)星通信設備等器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