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Skin
不知道你最近有沒有看一部上映的新電影《F1:狂飆飛車》,影片中,重返賽場的老將和背水一戰的弱旅在賽車場上挑戰自己,用富有速度和激情的畫面展示了“為何F1是賽車運動的巔峰”。
近100年來,F1賽車比賽不斷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觀賽者,賽車也迎來了超乎想象的技術革新。近幾年,自動駕駛成為了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那如果讓AI駕駛賽車,會發生什么?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AI能自動駕駛賽車嗎?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
《F1:狂飆飛車》中的一些知名鏡頭,拍攝于2024年阿布扎比大獎賽期間,也就是在知名的亞斯碼頭賽道。不過,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還舉行了一場看起來有些奇怪的比賽:自動駕駛賽車聯賽。
2024年,阿布扎比自動駕駛賽車聯盟(A2RL)在阿布扎比舉辦了第一場A2RL自動駕駛汽車賽,在這場比賽中,雖然每輛車看起來和我們熟悉的賽車長得一樣,但是在駕駛座位上,不再有賽車手,而是一套重達95千克的“AI賽車手”,也就是攝像頭、傳感器和計算機……
賽車手是AI,而參賽團隊則是構建AI的工程師們。|Instagram @autonomousracingleague
難道AI真的要進軍賽車領域了?以后的F1比賽不會是人機對決吧?現場1萬名觀眾和許許多多的攝像頭也對這一比賽充滿了好奇,不過……比賽一開始,事情就開始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
2024年參加A2RL賽車比賽的一共有8支車隊,他們使用的賽車都是一樣的,內部的傳感器也是超高配置(達拉拉超級方程式賽車底盤,550馬力的發動機,7臺攝像頭、7組雷達、高性能處理器……),車隊之間的區別主要就是給AI賽車手寫的不同的代碼,是通過機器學習來讓賽車實現高速行駛的。
也就是說,這臺賽車的賽車手是AI。而這臺AI需要做出操作賽車的種種決策。|A2RL
也就是說,這臺賽車所有的一切操作都將由AI控制。AI不止要會開車,還要像專業賽車手一樣,以每毫秒為單位作出精細的決策,還要控制輪胎和剎車溫度等。
在比賽開始前,一位前F1賽車手丹尼爾·科維亞特先和AI賽車進行了一場演示賽,人類賽車手的優勢很明顯。科維亞特當時甚至說:“我在這里不是和自動駕駛汽車比賽。這不是一場我全力以赴的比賽。”
結果,比賽還沒開始,8支車隊里就只剩下4支能參加正式比賽。但是,這4輛參加“總決賽”的AI,以及剩下4輛參加了“排位賽”的AI,它們的表現都讓現場翹首以待的觀眾摸不著頭腦。
比如,保守的AI算法放棄了每一次能彎道超車的機會,在轉彎時表現得非常優雅,簡直不像在比賽。但在走直線時,忽然開始轉彎,但又裝作沒事,繼續向前走。多么穩定的心理狀態啊!
又比如,有一輛AI賽車(也許是累了),在中途忽然離開了賽道,開始在賽道邊稍事休息。又又比如,一輛賽車忽然在路線上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然后在滾滾濃煙中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又又又比如,AI賽車忽然“死機”,沒信號了。
不過,人類評論員給足了這些AI賽車面子,他在現場解說道:“這技術真厲害!雖然不太適合比賽,但確實很厲害。”
最終結果是,原定8圈的比賽最終因為沒有賽車完成,縮短到了6圈,而其中只有2輛賽車算是真正跑完了整場比賽。剩下沒有參加“總決賽”的4輛賽車,有的甚至1圈都沒有跑完,就出現了撞墻、左右搖擺、系統崩潰的種種狀況。
AI:我是誰我在哪?
在參賽隊伍中,有一些大學的研究團隊事實上已經有了許多年的自動駕駛研究經驗了,不過在采訪中這些研究者仍然表示,給賽車編程也是一種“突破極限”的體驗。AI賽車手必須在在保持更快圈速的同時,也減少撞車事故。
比如,慕尼黑工業大學編寫代碼,調高了AI超車的積極性。而印第安納大學的工程師則重新學習了C++,就為了編寫賽車的防抱死制動系統,讓賽車更安全。
太好了!是C++!我們有救了!
但事實證明,在賽車這個“賽道”上,AI想要達到人類車手的水平,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賽車和正常的駕駛出行相比,難度還是高多了……
早在2017年,AI賽車就開始挑戰人類,而到了2020年,索尼還開發了一款AI程序,試圖在《GT賽車》游戲里打敗人類……而今年11月,A2RL即將舉辦第二場AI賽車比賽了,不知道這次的比賽中,各位AI賽車手會不會進步呢?
AI:??
在7月《萬物》雜志的原創文章《人機對決》中,我們就詳細為你介紹了AI和人類在賽車方面的競爭,以及也解釋了為何AI難以在賽車比賽中打敗人類車手的原因。而除了賽車,AI還與人類在哪些領域進行過比賽呢?
在《人機對決》這篇文章里,我們還將為你盤點AI和人類進行的種種比賽。比如最經典的棋牌對戰,AI是如何打敗象棋大師、圍棋冠軍的?還有AI和賽車手、無人機駕駛員的比賽,最后誰贏了?甚至,AI還和人類玩起了《星際爭霸2》,進行了智商、情商和認知功能的測試,它們又表現如何?
如果你對AI的能力有所好奇,也期待了解這些有趣的知識,不妨打開這期雜志中精彩的文章吧!
冷知識:翻開這篇文章你會發現AI情商比人類高多了(?)
更多精彩內容,就在
2025年《萬物》雜志
現在訂閱全年雜志, 可免費獲贈
萬物全年音頻節目
萬小物印章盲盒???
還有更多好禮等你開啟!
參考資料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Pj9iAWz-4&t=56944s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