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果然不簡單,上臺一個月居然敢向美國提條件。
原本特朗普對韓國加征的25%關稅應該是很好談的,畢竟兩國也沒什么利益性沖突,而且還是“盟友”。
可現如今,美國對韓國的頤指氣使,也使得這位“務實”總統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道路。
7月10日,韓國總統李在明主持國家安全會議,開口第一句話不是朝鮮也不是關稅,而是:“我們要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
這個“作戰指揮權”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從朝鮮戰爭時期,美軍就在韓國設立了“聯合國軍司令部”,名義上韓國總統是三軍最高統帥,但實際決策時還是得請示美軍。
雖說是“美式霸權”,但也源于韓國軍隊當時的表現太差,沒有美軍介入,恐怕中國人民志愿軍都不需要赴朝作戰。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李在明這句話也不是空喊口號,雖說有美軍保護感覺是“安全”了,但戰時指揮權在別人手里,總感覺有些不踏實。
韓國這些年里一直在為此做努力,但頂多也就是把“聯合國軍指揮部”給撤了,讓韓國軍隊有了一些“反間諜”的自主能力,但這顯然是隔靴搔癢,沒什么實際作用。
如今,在特朗普對韓國加征25%關稅時,李在明卻順勢向向美國要“鑰匙”,不但不退,還要把韓軍的“生殺大權”拿回來。
雖然美國需要韓國在東亞作牽制,25%關稅的敲打意味更重一些,但李在明這一步棋還是太險了,太不尋常。
在韓國哪怕是最強硬的總統,面對美軍這根“指揮鏈”都是敬而遠之。不過李在明在這個節骨眼上動手也不是情緒化,而是精心算計過的時機點。
特朗普回來開始了第二任期,又進行“美國優先”的老套路。關稅打擊友軍、軍事收縮、逼盟友自負盈虧,這些招數一點沒變。
韓國這時候要戰時指揮權,可能不只是軍隊歸屬問題,更像是一種對美國“盟友姿態”的公開質疑。李在明似乎在說:你既然不想負責,我們也不想再聽你的,我也要搞“韓國優先”。
李在明不是第一個提出要指揮權的韓國總統,文在寅以前也提過。但不論怎么說,前面的都止步于“談”,一遇朝鮮局勢緊張,美方就開始找理由推托,但這次的分量完全不一樣。
根據《朝鮮日報》報道,美國在這次談判中的態度還算積極,看起來談成的希望和之前相比都要大。
并且李在明在他的就任首月演講中也說了,希望重啟朝韓談話,還希望強化與中國的戰略合作關系,從實際利益出發,在關稅問題上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同時,韓國也會自主尋找相對獨立的外交關系,一切都是為了自身利益。
另外,這次怎么說也是特朗普先出手的。7月初對韓國征收的這25%關稅,算是深深地打痛了韓國的神經。
這不僅是經濟問題,對韓國民眾來說更會激化他們對韓國政府的不信任。韓國輿論四起,大企業怨聲載道,中小企業焦頭爛額。李在明知道,如果他不做點什么,韓國會被美國當成“軟柿子”捏到底。
特朗普的亞太政策明顯傾向“收縮”,不再熱衷于維持美韓同盟的密切度,反倒像在“清倉甩賣”。
李在明在這個“戰略空窗期”出手,如果繼續依賴美國,韓國未來的安全就是一場豪賭,而如果現在趁美國抽身,把主動權拿回來,韓國或許還能轉身,向東盟、向中俄、甚至向朝鮮打開另一扇門。
這聽起來像“脫美”,但其實是“自保”。李在明清楚,美國已經不再是那個愿意為盟友兜底的同盟核心。現在的美國只講生意,不講情義。韓國想發展下去,就得自己拿主意。
這也是為什么他在國安會議上明言:韓國要成為“完全主權國家”,這句話的意思是很重的。戰時指揮權,就是衡量一個國家主權的最后一塊試金石。而在韓國,這塊石頭壓了將近70年。
李在明要切斷這根鏈子不只是外交問題,更是政治決心。而他現在的決心,幾乎是破釜沉舟式的。
李在明上臺以來,對華政策始終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他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尤其在半導體、貿易鏈、地緣安全等問題上,更傾向于保持某種“戰略模糊”。
特朗普回歸后,逼韓國“站隊”的力度明顯加大。這一次關稅很多人都看出來,是美國對韓國“不聽話”的懲罰,敲打意味很明顯。而李在明的強勢回應,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他的支持率。
韓國媒體已經在討論,李在明可能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訪華,如果真的讓他參加了抗戰勝利閱兵,那這表露的信號就更直接了。
相當于告訴全世界,在美國不斷提高貿易壁壘、削減駐軍投入的背景下,中國才是那個不設條件、愿意對話的東亞大國。
而中國對韓國的態度,也一向是清晰的,互不干涉,互利共贏,尊重主權。這對當下的韓國來說,是極有吸引力的戰略選項。
只不過,李在明這步棋也不可能沒有代價。韓國國內保守派已經開始鼓噪,說他“背叛韓美同盟”、“向北投降”。但這些聲音,越來越像冷戰遺產下的虛張聲勢。現實是,連美國自己都在往回撤,韓國再不自立,就只能被甩下歷史的列車。
李在明很可能清楚,戰時指揮權拿回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產業鏈的再平衡,是外交戰略的再布局,是“國家認同”的再定義。
他不怕得罪美國,也不怕被國內保守派圍攻。他怕的是,韓國再這樣下去,就不是主權問題了,是存在感問題。
當一個國家的軍隊、外交、經濟都要看別人的臉色時,它就算再富有,也只是個“功能性國家”,不是“主權國家”。李在明在賭,他能改變這個命運。
至于這場談判韓國究竟能不能成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只能說希望很小。但縱使是1%的可能,如果能改變韓國幾十年來的國際地位,豪賭一把也未嘗不可。
參考資料:
韓媒:韓美正就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問題展開協商——2025-07-11·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