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全力建設風電?
風力發電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已經越來越不陌生。無污染,可再生,一度被世界各國科學家視作人類的理想能源。2005年,中國風電行業在起步落后十年的情況下,開始發力,用5年走完歐美國家15年歷程,成為如今的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2019年,國家能源局在官網發布了當年的風電并網運行情況,是同期三峽水電發電量的三倍。很多國人甚至會把它當成像中國高鐵、中國特高壓一樣充滿科技感的“國家名片”。
但近兩年,關于風電的批評聲不斷,風電的危害同樣是被不斷被提及......
風力發電的影響有哪些?
發展風電的好處:
首先、正如之前所說,風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更關鍵的是,這些能量對環境的壓力不大,相比于水電、火電,風電是更優質的清潔能源。不會增加碳排放,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
其次、中國的風電借助國家力量,建立起一批優秀的國產化企業。這些企業如今甚至已經在積極推動世界風電標準。風電的根本在于未來,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能源有著很大的需求。
清潔能源也不是百益無害的,風電確實有一定的危害。整體來說,風電對環境的影響最主要有:
首先,影響氣候。
發電機葉片旋轉時造成空氣和水蒸汽的運動,導致局部氣候的變化。有研究表明,當葉片旋轉時,會造成附近空氣的改變,使空氣溫度上升0.25攝氏度左右;由于附近空氣流動受到擾亂,會使后方或下方水蒸氣減少流失,造成降水減少,進一步影響當地生態環境。
自然界中大量的風力如果被截留,沒有足夠的空氣流通,導致附近植物生長周期可能會延長數周或者改變生長的季節,而一些對植物有害的物種可能也會因此更早出現或者晚消失。
其次,風力發電產生的電磁輻射影響人類居住,在高壓輸電線路周圍會形成一個交變電磁輻射場,使相對地面產生靜電感應,造成對無線電的干擾,并影響人類健康。
第三,風力發電機的風輪葉片的損壞易發生事故,由于葉片根部所能承受的彎矩、轉矩、剪切強度、擠壓強度有限,嚴重時可導致整個葉片飛出。造成路面上的人員傷亡和建筑破損,除了極端風,葉片表面腐蝕、雷擊、覆冰、裂紋等均易造成葉片斷裂,造成事故,影響公共安全。
風電發展的真正瓶頸
風電雖然是清潔能源,但也卻確確實實是名副其實的"垃圾電"。風力發電受天氣影響大,不穩定,大小不受控制,時大時小。而且往往是用電的時候不夠,不用的時候猛發。
2019年風電并網運行統計數據
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導致風電的棄風現象非常嚴重。要知道,并入電網的電力資源必須是非常穩定的,這樣才能供給全國。對于這種非常不穩定的風電,電網根本無法承載,也不敢運輸。這些風力產生的電能只能被白白浪費掉。
中國的風力發電還是需要大力發展
火力發電目前為止還是我國能源發電上的大哥,僅火力發電就能提供我國一半以上的能源發電總量。
但在高收益的前提下,火力發電也產生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后的有害廢氣,這些有害氣體會引發霧霾,對環境對生物都帶來無法預估的損失,許多生命也收到了威脅。
我們面對霧霾等環境現象,清潔能源的發展是必要的,它可以取代化石燃料只是需要一個過程。
除此之外,我國的風車從不能國產化,到現在大量零件國產化,這個過程帶動了國內大批企業的成長,不管是科技發展是資源利用上,風力發電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國一直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原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