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這樣的情況,患者在做了手術或接受了其他方式治療后,認為自己已經康復,醫生也告訴說腫瘤切除得很徹底,定期復查即可。于是很多患者便以為真正治愈,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一段時間之后,仍然有不幸的消息傳來:淋巴結、肝臟、肺出現了轉移灶。 對此,患者和家屬都疑惑:如何判斷甲癌術后復發或轉移?
首先來了解一下甲癌該怎么治療才算規范?
甲狀腺癌分為四種,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濾泡狀癌和乳頭狀癌髓樣癌,規范化治療方法如下:
1、手術是首選治療方式,治療非常規范化,根據中華醫學會和美國抗癌協會指南進行手術。手術方式有腺葉和峽部切除,甲狀腺全切、甲狀腺近全切、甲狀腺次全切,可以輔以淋巴結清掃。具體需要哪種術式和患者甲狀腺癌腫瘤大小、惡性程度、腫瘤是否多灶、是否有甲狀腺包膜外侵犯鄰近器官,根據這些情況選擇術式;
2、手術治療以后,可以甲狀腺激素治療,內分泌治療使用促甲狀腺素,是在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表達受體,通過抑制促甲狀腺素分泌,可以延緩或者抑制甲狀腺癌的復發,通常做完甲狀腺手術以后終身吃藥,優甲樂或者甲狀腺素片;
3、碘治療,其實是內照射治療,放射性治療,但是放射性是內源性,什么時候需要碘治療,需要進行評估,根據患者術后病理情況、淋巴結轉移較多,已經侵犯包膜外、鄰近肌肉,或者侵犯氣管、喉返神經,或者病灶較多,或者腫瘤較大,或者已經全身轉移,建議碘治療;
4、體外照射,未分化癌患者和髓樣癌患者可以進行;
5、目前新出針對甲狀腺癌的靶向藥,通過基因檢測,如果基因靶點是陽性,可以控制吃靶向藥物,從而控制甲狀腺癌的發展。甲狀腺癌建議能手術做手術,效果非常好。
甲癌什么樣的情況下才算復發?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甲癌經過治療后,在隨訪期間需要做哪些檢查作為復查項目:Tg,TgAb,頸部超聲,全身碘掃,胸部CT,必要時全身PET-CT檢查。
其次,我們分析一下各種檢查項目的意義及復發情況:
分化型甲狀腺癌經過甲狀腺全切除或/和碘131治療后,血清中的Tg含量很低,對于碘131清甲治療后的甲癌患者的Tg幾乎測不到。所以,在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陰性的情況下,Tg作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復查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協助判斷是否復發或轉移。
對于Tg作為判斷是否復發的參考指標,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或/和碘131治療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后可長期復查Tg,如果Tg一直保持穩定的低值,沒出現很大幅度的升高,一般考慮病情平穩。
2. 如果在復查過程中,發現Tg較前增高,但幅度不大,則需要關注是否在按時按量服藥優甲樂,將TSH值控制到允許范圍后,一到兩個月后再次復查Tg。
3. 如果還在持續升高,則有可能存在復發或轉移,此時,需要進結合臨床,進一步排查有無復發或轉移,可行上述影像學檢查協助評估。
4. 值得注意的是,當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陽性時,TgAb可能會影響Tg的值,這時 Tg協助評估的作用就不大了。
彩超
頸部彩超主要是檢查甲狀腺部位和雙側頸部淋巴結情況,判斷有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或甲狀腺區有沒有復發等。如果頸部彩超發有異常,則需要進一步評估,必要時穿刺活檢。當然也要注意如有頸部淋巴結腫大,也不要盲目認為都是轉移,需要結合臨床情況,要排除淋巴結炎或反應性增生等情況,根據其特征可判斷。
診斷性碘掃描
即服用小劑量的碘131(3-5mci)后,在48小時-72小時進行全身ECT掃描,可協助判斷手術或碘131治療后是否存在殘留甲狀腺組織或病灶。如果出現局部放射性濃聚灶,可以再進一步行全身的PET-CT掃描發現散在的轉移病灶。
增強CT(或磁共振、ECT、PET-CT)
對于一些深在部位或彩超探查不到的區域,可采用,如頸部CT判斷氣管有無受侵犯,胸部CT判斷胸部的結構如縱膈或肺部有無轉移、頭部CT判斷咽后區有無轉移等等。核磁共振檢查(MRI),協助判斷是否有重要器官轉移,而全身骨ECT掃描可以協助判斷有無骨轉移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