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外長會晤在即,印度需澄清三點關鍵立場
印度外長蘇杰生即將開啟五年來首次訪華行程。此行他不僅要出席上合外長會,更將提前在北京與王毅外長舉行關鍵雙邊會談。在國際格局劇烈震蕩的背景下,這場會晤的核心任務異常清晰:為莫迪可能的訪華鋪路,并解決橫亙在兩國間的現實難題。
稀土困局:印度汽車業的生死時速
當下印度最急迫的議題莫過于稀土供應危機。中國精準的稀土出口管制,讓全球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印度陷入窒息。筆者觀察到,印度汽車業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鏈,特別是永磁體。多家印度汽車制造商已發出警告:若問題無法解決,多條生產線最早將于8月初全面中斷。
盡管中方不可能取消整體管制政策,但操作層面存在靈活空間。此前歐盟尋求并有望獲得“綠色通道”待遇,這為印度提供了現實參照。然而,印度能否獲得類似優待,完全取決于莫迪政府能否拿出足夠誠意——包括實質性降低對華商品壁壘、解禁中國APP、放寬中資準入條件,以及恢復直航等重要措施。
立場矛盾:印度需解釋的雙標行為
蘇杰生此行更需向中方認真解釋印度在多邊場合令人費解的矛盾立場。在上合組織嚴厲譴責以色列侵略行為并聲援伊朗時,印度卻在24小時內急切割,強調自己“未參與討論”。在金磚國家推進“去美元化”進程中,印度又私下向媒體放風,表示要“保持距離”,唯恐招致特朗普的關稅大棒。
這種戰略搖擺已不止一次干擾多邊合作。上個月青島上合防長會上,印度就以“未譴責克什米爾恐襲”為由拒絕簽署聯合聲明。筆者認為,印度若真心想修復對華關系,就必須用行動證明自己并非西方戰略附庸,而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地區力量。
主場時刻:莫迪來訪的誠意考驗
蘇杰生此行肩負著為莫迪訪華掃清障礙的重任。若莫迪能出席8月底的天津上合峰會,特別是參加9月3日北京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將有力證明印度改善關系的誠意。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印度必須在上合、金磚等中國主場場合展現出建設性姿態。
中方已清晰表明態度:一個半月后的天津,絕不應再次出現印度拒簽聲明或制造不諧雜音的局面。蘇杰生此訪的價值,正在于能否真正彌合分歧,為兩國領導人會晤創造共贏條件。
印度站在關鍵的外交十字路口。是繼續在東西方間左右搖擺,還是展現真正的戰略自主?蘇杰生此行給出的答案,將直接影響莫迪踏上中國土地的底氣,更將決定中印關系能否突破當前的微妙平衡。當主場外交的聚光燈亮起,任何雜音都將異常刺耳——印度是時候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誠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