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就愛揉眼睛,眼屎多到擦都擦不干凈,家里老人還以為‘上火’,每天給他煮涼茶,卻始終沒帶孩子上醫院………”近日,在寧德市醫院眼科診室里,9歲男孩熙熙(化名)的媽媽提起這幾年的折騰,懊悔不已。
直到熙熙5歲后,問題越來越嚴重——他的眼睛不僅時不時流淚,還總流膿性分泌物,甚至影響上學。
“老師說,熙熙在課桌上擦眼淚,同學都笑他是‘小哭包’。”媽媽心疼地說。
這些年,熙熙一家在當地診所治療,但他的癥狀反復,始終沒根治。直到最近,家人帶著熙熙找到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寧德市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王雨晴,才終于揪出“元兇”:先天性淚囊炎。
被誤診的9年:“上火”掩蓋的真相
“孩子的上淚點和鼻腔比同齡人狹小,鼻腔組織發育異常,導致淚液無法正常通過鼻淚管排出,淤積久了就會化膿。”王雨晴解釋,先天性淚囊炎其實就是“眼淚排出通道”堵了——新生兒的鼻淚管下端有一層“瓣膜”,多數會在出生后3-6個月自行破裂,讓眼淚順利流入鼻腔。
但如果這層膜沒“按時”退化,或因發育異常堵塞,就會引發淚囊炎,表現為“眼屎多、愛流淚”。
“如果能在3個月到1歲內發現,做一個簡單的‘鼻淚道探通術’(用細針戳破堵塞的瓣膜),問題就能解決。”王雨晴遺憾地說,但熙熙拖到9歲,淚道長期堵塞引發感染,普通沖洗和眼藥水已無效,只能通過手術重建淚液通道。
給9歲孩子做淚道手術,難度不小——孩子的鼻腔比成人狹小,發育還不完全,加上長期炎癥刺激,組織更脆弱。但寧德市醫院眼科團隊有“秘密武器”:經鼻內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鼻腔內的內窺鏡精準定位,在鼻腔里切開一個小口,繞過堵塞的鼻淚管,直接把淚囊和鼻腔連通。
“不用在臉上開刀,創傷小、出血少,術后第二天孩子就能正常活動,面部也不會留疤。”主刀醫生王雨晴介紹。手術非常成功,術后熙熙的眼淚明顯減少,膿性分泌物也消失了。
醫生提醒:新生兒眼屎多要警惕
寧德市醫院眼科主任張招德提醒,慢性淚囊炎一般多見于中老年人,需要手術治療,但是兒童淚囊炎手術難度高,并發癥多,很少醫院開展。
如果新生寶寶出現鼻淚管阻塞現象,家長不要太著急,因為寶寶內淚道仍處在不斷發育階段,可先保守治療。
一般可在局部滴抗生素眼藥水,并配合做淚囊部按摩,促進淚液往鼻淚管方向流動,每天可做2-3次,每次1分鐘,這樣按摩一段時間薄膜會自動破裂,淚道也就通暢了。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帥
編輯:小楓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