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睿云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置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市,第十批浙江援藏干部人才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寫下實干的詩行。2022年7月以來,這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勇當建設者、用心惠民生,同當地各族干部群眾一道團結奮斗,寫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攜手共同發展的新故事。
援藏,是浙江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內容。進藏伊始,援藏干部人才就思考:那曲缺什么,如何以浙江所能滿足那曲所需?新起點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項目是關鍵載體。這成為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的一大攻堅方向。
那曲神力時代廣場、嘉黎縣50MW“光伏+儲能”項目……這些標志性新項目背后,都有浙江援藏力量的推動。為招大引強,浙江第十批援藏指揮部專門成立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連年創下歷批次“招商引資最多、落地項目最快”紀錄——自2023年以來,先后引進項目20余個、意向資金118.99億元,實現那曲招商引資跨越式提升。聚焦援建項目,浙江堅持“交支票不交責任”,3年來累計完成投資15.28億元,先后建成薩普景區游客中心、嘉黎縣斯定咔村等一大批標志性工程。
跨越千山萬水,援藏為了什么?“組團式”幫扶、“互動式”合作、“精準式”對接……不論援藏方式怎么變,援藏干部最關心的,從來都是那曲百姓能否過上好日子。
從浙江經驗中挖掘援藏潛力,改善群眾生活。位于唐古拉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的色尼區那曲鎮羅崗村,如今有了個新名字——杭嘉新村。由杭嘉援藏工作組協同援建的杭嘉新村,是“千萬工程”示范項目。這里不僅集中改善群眾居住環境,還通過土地流轉,促進包括牦牛產業在內的各方面產業發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體現了“千萬工程”經驗的精髓。色尼街頭900多平方米的城市書房,則是援藏干部依著家鄉的城市書房模式引入那曲的,彌補了當地沒有公共閱讀室的空白。
醫療、教育援藏,給高原百姓帶去實實在在的獲得感。4月,7名來自嘉黎的青少年,結束在溫州的“嘉有溫情”公益項目提供的免費治療,卸掉脊柱側彎帶來的沉重包袱,迎來“挺直”人生。3年來,針對高原多發病癥,浙江援藏指揮部組織開展“嘉有溫情”“抬頭挺胸”“光明西藏行”等主題醫療活動,救治脊柱畸形、先心病等患者千人以上。
隨著一大批項目落地,以及援藏人才的帶動扶持,那曲百姓享受的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浙二互聯網醫院那曲市藏醫院分院成立;首次在4700米全國最高海拔的班戈縣開展醫療“組團”援建;那曲市急診急救數字“一張網”啟動建設……同時,一批又一批來到高原的浙江“門巴”(藏語意為“醫生”),不僅成為深受藏族同胞信賴的健康守護者,還為當地培育了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教育,照亮高原少年的前程。上線率為100%、本科率超96%、重本率近69%——這是浙江“組團式”教育援藏重點幫扶學校拉那一高2024年的高考成績,創下歷史最佳。3年來,浙江還制定《關于聚力打造雪域高原教育對口支援新高地的指導意見》,實施“六大提升工程”,打造“金石榴籽”培優行動、“組團式”援藏、教育協作發展共同體等“三張金名片”。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案皡^外就業意愿低”“赴區外就業穩崗難”問題曾長期困擾西藏的高校畢業生。援藏指揮部找準問題癥結,尋找破題良方。入戶走訪、與畢業生家庭面對面交流;舉辦專項招聘會和“一對一”崗位對接會……3年來,臺州工作組在全區首創區外“組團”就業模式,先后組織4批嘉黎籍高校畢業生赴臺州就業,目前穩崗就業37名。浙江還開發專屬崗位,設置高校畢業生專項扶持資金,精準對接那曲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
情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振。2023年以來,浙江累計實施197個“三交”項目,開展“石榴籽一家親”、“浙里石榴紅”夏令營等活動,讓“浙那一家親”更深入人心。
輪換之際,歸期已至。全體援藏干部人才一致表示,將始終傳承發揚老西藏精神和援藏精神,持續為那曲市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