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彩禮是結婚成家繞不過去的一個現實問題,在這件事上皆大歡喜者有之,對簿公堂者有之,坑蒙騙詐者亦有之。
今年,甘肅出現一個新氣象,在省級層面印發“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求6月份前,由縣一級根據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結合當地風俗習慣等實際制定農村彩禮倡導性標準,群眾普遍接受后再推動這一標準逐步下降,直至實現“零彩禮”“低彩禮”。
按照這一要求,各地紛紛制定彩禮倡導性標準,總體上基本不超過6萬元,有個縣還要求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結婚報備彩禮。
除了彩禮標準外,有些地方還制定了其他硬生指標,比如有的縣規定宴席單方15桌以內,雙方合辦20桌以內,農村(縣城區)每桌宴席餐飲費用1000元以內,優先選用本地食材,倡導不使用高檔煙酒,酒100元/斤以內,香煙20元/盒以內,甚至連婚禮儀式都規定控制在1小時以內。
對“隨禮”也有要求,直系親屬隨禮500元以內,非直系親屬200元以內,普通村民隨禮100元以內。
關于嫁妝,則不提倡陪送高價家電、車輛等,鼓勵以實用物品為主,取消“五金”(金飾)等攀比性陪嫁,迎親車隊總數控制在6輛以內。
這么詳細具體規定,可見起草文件時,各個縣都下了很大工夫,費了很大氣力,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搞不明白,文件要求對農村高額彩禮進行整治,那么城市里高額彩禮怎么辦,要不要一并進行整治,如果雙方是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婚姻關系,各項標準又該如何執行呢?
許多問題一具體就復雜,一具體執行起來就五花八門。
連違規吃喝管起來都那么費勁,尋常老百姓家的婚喪嫁娶可能真管不過來,就算管過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彩禮給不給、給多少,結婚辦幾桌酒席,席面上吃什么東西,親戚朋友隨多少禮,這些事情固然需要移風易俗,更是社會關系自然調節的結果。
社會管理有些方面需要精準化,有些方面則不能統的過死,管的過寬,控得過細,并不是管的越多越具體就越好,更不能哪里有問題就去管哪里,否則就會事與愿違,導致一派僵化、一潭死水。
關于彩禮問題,有個普遍性規律,就是越窮的地方彩禮越高,反過來理解,經濟條件越好的地方越不太把彩禮當回事。
治理彩禮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制定多少具體標準,而在于社會經濟有沒有得到較快發展,老百姓是否獲得發展紅利讓腰包鼓起來。
發展是硬道理,把經濟搞上去,讓老百姓收入越來越高,對預期越來越有信心,這是最重要的任務。
昨天看到一段畫面簡直驚呆了,星期五明上,韓國總統李在明下班后竟然沒有日理萬機地加班工作,而是拉著一幫部屬坐到烤肉店里,大塊朵頤,大吃大喝,一杯燒酒,一杯啤酒,這作風形象簡直太嚇人了。
他還說:“正在探索振興平民經濟的突破性方案,并將提前制定推動內需復蘇的后續措施,希望大家也能參與拯救小巷經濟的外出就餐。”
一個正常的社會,需要的不是枷鎖,不是繁瑣苛刻的約束,而是和諧寬松的氛圍。
吃喝拉撒、婚喪嫁娶,這些人間煙火的事情要留出一定自由空間,千萬別給捅死了。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