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風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征服了一大批觀眾。
《風箏》大劇無配角,全員演技在線,這其中的功勞要歸功于導演柳云龍慧眼獨具,選角工作做得認真出色。
導演柳云龍選角一向遵循“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選角色不但要求演員的形象與角色貼近,而且務必演技精湛。
下面咱們看看柳云龍導演是如何選角《風箏》演員的。
①秋荷——謝承穎
劇中的秋荷角色人設是失足婦女,且是風月場所走紅的失足女,因此在形象上就要求女演員漂亮,哪怕是年老色衰了,那也得在化妝后能夠風韻猶存。
秋荷這個角色代表了平民視角,她所展現的問題,令人思考良多。
因此,柳云龍對飾演秋荷這個角色的演員很慎重,面試了數位演員,一直沒有滿意的,因此飾演秋荷的演員一直沒有落實。
拍攝完向影心怒罵毛人鳳的一場戲后,柳云龍看這場戲的回放,對飾演向影心的這位演員印象深刻:呀,這叫謝承穎的演員演技真好,這形象也很不錯,可惜只有這么一場戲……讓這謝承穎改演秋荷肯定不錯。
就這樣,謝承穎改演了秋荷,向影心的戲份另找別的女演員飾演。
②宮庶——孫斌
宮庶這個角色戲份更重,是《風箏》劇中的反派男一號。
劉名洋與侯煜都對宮庶這個角色非常感興趣,都想把宮庶這個角色爭取到手。
可是導演柳云龍沒有讓劉名洋(趙簡之 飾演者)與侯煜(宋孝安 飾演者)心想事成,而是把宮庶這個角色安排給了演員孫斌。
柳云龍是這樣考慮的:孫斌的形象威嚴大氣,氣場更契合宮庶小頭目的角色人設,令人一看就望而生畏。
孫斌果然沒辜負導演柳云龍的期望,演技自然沒挑剔,敬業精神也是令人欽佩的。
宮庶踏雷區的戲份,孫斌堅決不用替身,親自出演,由于拍攝時炸藥的煙霧過于濃烈,導致拉威壓的場務看不清孫斌的具體情況,只能摸索著盲拉。
不成想,拉威壓時用力過猛,把孫斌拉撞到拍攝現場的一棵樹上,撞昏過去。
所幸,數分鐘后孫斌悠悠醒轉,繼續投入到緊張忙碌的拍攝工作中去。
③韓冰——羅海瓊
羅海瓊能出演韓冰一角,純粹是半路救急,不成想無心插柳柳成蔭。
羅海瓊的老公拿回家《風箏》劇本,極力游說妻子羅海瓊接拍韓冰這個角色。
一開始,羅海瓊是拒絕的:《風箏》都拍攝這么長時間了,為什么才找我,這半路救急的戲我不想接。
其實,韓冰角色原來是柯藍飾演的,只因柯藍在串另一部戲時不小心傷了腳,導致不能站著,不得已柯藍只得辭演韓冰角色。
本來羅海瓊不愿出演韓冰,但是老公反復勸說,又加上劇本確實精彩,導致生孩子帶孩子很久沒接戲的羅海瓊決定還是試試。
穿著厚大衣的羅海瓊在導演柳云龍以及副導演面前朗誦了一段韓冰的臺詞。
柳云龍看罷沒什么感覺,不滿意。
副導演對柳云龍說:“咱好不容易找來這么一個演員,怎么著也讓她化化妝,試下鏡頭再說。”
柳云龍覺得副導演的話有道理,二次被請回《風箏》劇組的羅海瓊,短發造型一剪,延安女干部衣服一穿,兩團腮紅一點,落落大方地往柳云龍導演面前一站,柳云龍導演頻頻點頭稱贊:這就是我想要的韓冰形象啊!
有網友吐槽羅海瓊的臺詞腔調是學生腔。
其實這是柳云龍導演翻閱足夠的歷史資料,并調查走訪了依然在世的延安女干部后定下的這種講話腔調,因為當時的延安女干部就是羅海瓊在劇中的講話腔調。
羅海瓊的形象不是很驚艷,但是耐得起細端詳,很契合韓冰特工的形象,不顯山露水不張揚卻城府在胸老謀深算;羅海瓊在劇中的演技亦是可圈可點,演技在線,值得點贊。
相信很多第一次看《風箏》的觀眾,一定也不會想到韓冰就是隱藏極深的“影子”吧?
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羅海瓊的演技是相當有水平的,把自己代入角色,演技出神入化,角色身份讓人真假難辨。
④馬小五——馬馳
柳云龍對馬小五的角色形象設定是:這人挺機靈,看上去精明能干的模樣,一定不能胖了,就要精瘦精瘦的那種形象。
所以,當馬馳出現在柳云龍面前的時候,柳云龍毫不猶豫就把馬馳給定下來了。
柳云龍對馬馳的形象很滿意,但還是裝作對馬馳不滿意。
柳云龍對馬馳說:“馬小五的戲份很重,角色年齡跨度大,你這年紀輕輕的恐怕難以勝任這個角色啊!”
柳云龍導演說馬馳不能勝任馬小五這個角色,當即不服氣大聲反駁:“我行。”
柳云龍一看心中暗喜,看來這馬馳還是太年輕啊,一個小小的激將法都沒識破。
“好吧,既然你馬馳說能勝任這個角色,可不是你說行就行的。馬小五是陜北農村出身,你得會陜西話,你最好去陜北體驗生活……”
這邊廂導演柳云龍還友情提示的滔滔不絕,那邊廂馬馳遠遠拋過來“我去陜北體驗生活了”的一句話,就風風火火趕去機場,坐飛機飛往陜北體驗生活去了。
⑤鄭耀先/周志乾——柳云龍
柳云龍既是《風箏》的導演又是本劇的領銜男主演,諸事繁忙的他只能想盡一切辦法節省時間。
在訪談中,柳云龍笑稱為了節省時間,早起廁所蹲大號時,一并蹲在馬桶上吃早餐。
柳云龍不但要作為導演操心劇組的大小事務,還要作為領銜主演背誦大量的臺詞,每天的辛勞可想而知。
在長達208天的拍攝時間內,柳云龍每天只有兩到三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柳云龍覺得睡覺脫衣耽擱時間,常常和衣而臥的他倒頭就睡,總感覺睡了十幾分鐘就被劇組人員叫醒工作了。
《風箏》大劇道盡信仰與人性的深邃悠遠,《風箏》創作的幕后同樣艱辛與精彩。
精彩的人生需要不斷的拼搏獲得;精彩的藝術創作同樣需要付出無窮的心血與汗水獲得。
致敬《風箏》,不單單是因為它的故事與思想博大精彩,更因為一群《風箏》人的創作精神令人欽佩且值得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