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年,烏克蘭政府及其合作伙伴正游說國際投資者參與基礎設施項目——“現在就行動,不要等到戰爭結束后”,這是安珀基礎設施公司(Amber Infrastructure)與Dragon資本公司在7月發布的一份白皮書中的宣傳語。該白皮書恰逢烏克蘭重建會議(UKR2025)發布,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這兩家公司——一家大型工程集團和烏克蘭最大的投資銀行——認為,烏克蘭在戰爭期間展現出的經濟韌性以及其鄰近歐盟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私人資本可借此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全新的歐洲基礎設施市場。
白皮書稱:“烏克蘭的重建不僅僅是彌補損失,更是要打造21世紀歐洲經濟體的基礎設施。”烏克蘭的投資價值源于其在加入歐盟過程中與歐盟標準的趨同、尚未開發的物流潛力以及快速的改革勢頭。其傳遞的信息很明確:重建工作已經展開,猶豫者將錯失良機。
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需求極為龐大。世界銀行估計,戰爭造成的損失達5680億美元,而Dragon資本公司則估計,需要籌集約1500億美元的私營部門資本參與,為重建提供資金。
而且有大量工作要做。戰爭導致烏克蘭的發電能力僅為15吉瓦,不足戰前水平的一半,而冬季峰值需求卻高達19吉瓦。白皮書中引用世界銀行的估計數據顯示,烏克蘭的交通部門需要750億歐元的投資,而能源和采掘業則需要約660億歐元。
然而,盡管2022年烏克蘭經濟萎縮了近29%,但該國隨后連續幾年實現復蘇,機構運轉正常,預計今年將增長2%。
外國直接投資仍低于戰前水平——為556億美元,而戰前接近660億美元——但已有投資者重新參與的初步跡象。Dragon資本公司的M10利沃夫工業園區位于距波蘭邊境僅60公里處,該園區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和920萬美元的戰爭風險保險,成為戰時物流投資的典范。
白皮書將烏克蘭描述為一個以基礎設施引領增長的不斷發展的“實驗室”。白皮書警告稱:“搶占戰略地位的窗口正在迅速縮小”,并指出戰后對旗艦項目的競爭將異常激烈。關鍵領域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應鏈樞紐,以及與歐盟走廊(如喀爾巴阡走廊和泛歐運輸網絡)相銜接的跨境基礎設施。
白皮書承認,投資者因安全和法律風險而猶豫不決,但辯稱這些問題正通過機構改革、雙邊投資條約以及不斷發展的保險產品得到解決。安珀基礎設施公司和Dragon資本公司表示,若要充分釋放烏克蘭的潛力,私人股本和基礎設施基金(而不僅僅是政府)必須在烏克蘭的重建中發揮主導作用。
報告總結道:“行動的時機不是戰爭結束后,而是現在?!?/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