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半,老張家的廚房飄出一陣勾魂的香味,隔壁李嬸正晾衣服呢,鼻子一抽抽,手里的衣架差點掉地上。"老張頭!又熬你那神仙粥呢?"李嬸扒著陽臺喊,窗臺上三只野貓齊刷刷豎起尾巴。
砧板上的豬后腿肉還冒著熱氣,老張的菜刀耍得跟武俠片似的。肉片切得能透光,往青花瓷碗里一碼,淋上自家釀的糯米酒,姜絲往上一鋪,活像給肉片蓋了床金絲被。他家那口用了二十年的砂鍋正咕嘟著米花,米湯濃得能掛勺,這手藝還是當年在國營飯店當學徒偷師的。M.mtdit.cN/12
"滋啦"一聲響,腌了十分鐘的肉片滑進粥鍋。老張順手從陶罐里舀了勺豬油,金黃的油珠子在粥面跳探戈,香味轟地炸開,順著排煙管往樓上竄。三樓剛搬來的小夫妻正賴床,小伙子一個鯉魚打挺:"媳婦兒快起!樓下肯定開飯館了!"
要說這粥的講究可多了去。老張的師父說過,廣東人喝粥要綿,潮汕人講究水米分離,他這手絕活是取了巧——頭天晚上把米凍冰箱,冰碴子把米粒撐出細縫,第二天十分鐘就能熬出開花米。蔥得用山東大蔥的蔥白,拍松了腌肉才去腥,最后撒的蔥花必須是小香蔥,切得比魚子還細。
粥鍋邊上擱著個掉了漆的搪瓷杯,杯底沉著老張的獨門料——半勺蝦皮粉。這東西現在超市賣三十八塊錢一罐,老張可舍不得,他都是大清早去水產市場撿小蝦米,回家用鐵鍋焙得焦香,石臼搗成粉。就這么指甲蓋大的一點兒,往粥里一攪,鮮味能順著舌頭天靈蓋。M.nrkyx.cN/37
樓下的王大爺端著保溫杯來敲門,后頭還跟著穿睡衣的樓上小夫妻。老張媳婦兒樂呵呵地添碗筷,一鍋粥眼見著要見底。剛學會走路的小孫子抱著碗不撒手,嘴角粘著米粒直咂嘴。這場景每周要上演兩三回,不知道的還以為老張家開了慈善粥鋪。M.kzmlt.cN/97
有個秘密老張藏了半輩子。他年輕時胃出血住院,醫生說他這胃跟破漁網似的。同病房的汕頭阿婆教他,每天清早用三年以上的陳皮煮粥,配上豬油拌的瘦肉片,比啥藥都管用。如今他這胃鐵打的,冬天吃冰棍都不帶皺眉的。
砂鍋底還剩最后半勺粥,老張媳婦兒偷偷往里滴了兩滴芝麻油。這是她娘家帶來的習慣,豫東人管這叫"封香"。果然對門劉老師吸著鼻子就來了,手里還拎著剛炸的油條。老張瞅著滿屋子人直樂,這哪是煮粥啊,分明是熬了鍋人情世故。
窗外的雪片子開始飄,粥鍋的熱氣在玻璃上畫地圖。六樓的老教授端著碗感慨,說這粥讓他想起下放時老鄉家的灶臺。老張心里門兒清,哪是什么山珍海味打動人,不過是吃食里藏著的光陰故事。就像那勺豬油,年輕時候嫌膩,如今倒成了救命稻草。
居委會大媽聞著味來收物業費,臨走順走半碗粥說要給老伴嘗嘗。老張系著圍裙在廚房哼小曲,盤算著明天該多買二兩肉。這世道啊,山珍海味不如人情味,你說是粥養人還是人養粥?樓下的流浪狗阿黃蹲在門口搖尾巴,老張舀了勺米湯晾著,這寒冬臘月的,誰都不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