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各位身懷絕技的殘疾人工匠、手工藝團隊及文創助殘機構:
大家好!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要與大家分享:在成都市武侯區政府、區殘聯的關心指導、親自推動下,在武侯祠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非遺三國 匠心演武”殘疾人文創產品專區已成功啟動!試運營期間,游客們的贊嘆和一線工匠們備受鼓舞的笑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但這背后,更隱藏著一個深刻的消費洞察,等待我們共同解鎖。
市場真正需要什么?——從“好看”到“好運”的價值飛躍
通過與成千上萬游客的零距離交流,我們發現了一個成交的秘密:
- “純手工”是基礎,但“好寓意”才是靈魂。我們的“好事發生”(柿子+花生)主題產品一上架便迅速售罄,游客購買的不僅僅是手藝,更是一份“好事發生”的美好祝福。相反,一些做工同樣精美的生肖玩偶卻鮮有人問津,因為它們缺少了獨特的文化寓意,在任何地方都能買到。
- 游客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期望”。許多游客在面對標價89元的產品時,會由衷地夸贊工藝,但最終選擇默默走開。這并非不尊重,而是產品未能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需求。他們希望帶走的,不僅是武侯祠的紀念,更是一份能寄托自己和家人生活期望的“福氣”。
成功的文創,是將精湛手藝與美好寓意完美融合的產物。它應該成為一個祝福的載體,為不同的人生階段帶來希望和力量。為了抓住暑期旅游旺季,讓工匠們的匠心獲得應有的價值回報,我們現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專供武侯祠博物館銷售的、深度融合三國文化與生活期望的“祈福”主題殘疾人手工藝文創產品。
我們正在尋找這樣的您和作品
一、征集對象:
擁有精湛手工藝技能的殘疾人工匠個人或團隊。
以殘疾人為主要員工的手工藝作坊、工作室或社會企業。
致力于推廣殘疾人手工藝品的助殘機構。
二、作品核心要求:三國智慧 + 美好寓意
我們懇請您在創作時,將三國人物的智慧、品格與人們的生活期望巧妙結合,讓每一件作品都會“說話”。以下為一些創意方向,希望能拋磚引玉:
1.“祈愿康健”系列 (面向長輩/家庭)
- 將諸葛亮形象與松、鶴等長壽元素結合的木雕、蜀繡掛畫,寓意“智慧康寧,松鶴延年”。
- Q版關羽形象的守護類掛件、車掛,寓意“武圣庇佑,出入平安”。
- 主題:結合諸葛亮的“智”與“壽”,關羽的“守護神”形象。
2.“祈愿事業”系列 (面向成人/職場人士)
- “錦囊妙計”造型的香囊、收納袋,助職場人士“靈感不絕”。
- “旗開得勝”主題的案頭擺件、鎮紙,祝福“事業高升,馬到成功”。
- “三顧茅廬”圖案的筆記本、書簽,寓意“得遇貴人,大展宏圖”。
- 主題: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關羽的“忠義誠信”、趙云的“勇往直前”。
3.“祈愿學業”系列 (面向學生/兒童)
- Q版小諸葛手持羽扇的筆筒、書簽,寓意“學業有成,一點就通”。
- “草船借箭”元素的文具套裝,鼓勵孩子“巧思妙學,滿載而歸”。
- 主題:主打諸葛亮的“聰慧過人”與“勤勉好學”。
三、產品品類建議(不限于此)
我們急需拓寬產品線,期待各類富有創意的作品:
雕刻類:寓意豐富的木雕、石雕、泥塑等人物擺件或印章。
織繡類:蜀繡、刺繡、布藝制作的祈福香囊、主題掛件、裝飾畫。
飾品類:結合人物與祝福語的車掛、鑰匙扣、手鏈、書簽。
文具類:具有三國智慧特色的筆筒、鎮紙、筆記本封面。
生活小物:竹編、繩結等融合了吉祥圖案的創意用品。
特別鼓勵:將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期望融入作品,讓每一件手工藝品都成為一個充滿力量的生命故事,這本身就是最動人的寓意。
合作與參與
我們將采取公平透明的代銷合作模式,為您提供武侯祠這一頂級文化地標的專區展位、專業銷售人員及推廣支持。這是一個讓您的才華與匠心,被看見、被理解、被珍視的絕佳平臺!
請將產品資料(清晰圖片、清單含名稱/尺寸/材質/供貨價/建議零售價)、團隊/個人介紹(特別是作品背后的故事)發送至我們。
- 聯系人:劉老師
- 微信:zd97102500
- 首輪征集截止日期:2025年7月25日
機會已至,東風正勁!讓我們攜手,將您的匠心巧思,化為一句句真誠的祝福,一個個美滿的期望,,共同在武侯祠講述屬于我們的、充滿希望的“三國故事”!
期待您的佳作!
武侯祠博物館簡介
武侯祠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紀念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蜀漢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廟,也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6年被國家文物局授牌“全國三國文化研究中心”。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常年位居全國熱門博物館前列。根據近年文旅數據統計,武侯祠年接待游客量持續突破300萬人次,在非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中流量穩居全國前10名,2023年更以"三國文化"IP優勢躋身"全國十大最具吸引力博物館"榜單(馬蜂窩報告)。在攜程等平臺發布的專題排名中,其綜合熱度僅次于故宮、國博等頂級場館,長期位列西南地區博物館首位,尤其在年輕游客群體中人氣顯著,三國主題展覽與數字文旅項目屢次成為網絡熱議話題。這一流量表現既反映了三國文化的持久魅力,也體現了博物館在文物保護與創新傳播方面的成功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