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影院的IMAX廳門口堵得水泄不通。 原定播放好萊塢大片《英雄回歸》的場次臨時換成了《戲臺》,退票觀眾罵罵咧咧離開,而另一群人手攥皺巴巴的票根往影廳里擠。
保潔阿姨拖著掃帚站在角落發愁:“滿地紙巾踩上去嘎吱響,跟雪地似的! 都是擦眼淚扔的,清了三趟還掃不完! ”
七天前,沒人相信這部民國戲曲片能活下來。
預售首日票房14.3萬,37家影院給的排片全是“墳場時段”,凌晨0:50和清早6:10的場次,座位空的能聽見回聲。
院線經理直接懟制片人:“放午夜場都嫌費電! ”資方撤走6000萬投資時,陳佩斯把北京昌平別墅掛上中介市場。
兒子陳大愚翻出保險柜里所有存折,78歲的老搭檔朱時茂打來電話:“賠了算我的,成了算京劇的! ”賬戶里硬湊的1.02億,是這群老戲骨押上棺材本的最后籌碼。
轉機來自杭州大學生小林的微博。 深夜場散場后,她po出三包濕透的紙巾:“陪我媽看陳佩斯,結果我哭得比她還兇! ”配圖里蜷縮的票根沾著淚漬。
這條動態突然沖上熱搜第三,“00后為陳佩斯破防”的詞條下涌出上萬條評論:“軍閥逼改戲那段,像極了甲方爸爸讓我改方案! ”“黃渤假唱翻車時,我想起年會跳女團舞的社死現場! ”
數據像坐上了火箭。 上座率五天暴漲600%,南京影院把《英雄回歸》的IMAX廳讓給《戲臺》;
北京博納影院連夜撤下三部流量電影海報;上海影城單日狂排15場,觀眾定鬧鐘搶票哀嚎:“這輩子第一次蹲點買電影票! ”點映票房從26萬飆到7000萬,92%的上座率把同期好萊塢大片碾在地上摩擦。
抖音“戲腔變裝”話題播放量破8億,00后UP主把尹正的鴉片鬼唱段改編成500種方言版本。
放映廳里坐著穿JK制服的女生和拄拐杖的老戲迷。 天津戲迷老周對著銀幕上的霸王盔掉淚:“絨球少一顆,就預兆要死一個人啊! ”
成都影迷小趙二刷時發現旦角頭飾的鑲水鉆變素簪,暗示戲班被層層盤剝。
散場時穿校服的女孩扶著爺爺問:“你們以前看的戲是這樣的嗎? ”老人搖頭:“這演的不是戲,是老百姓過日子的難處。 ”
貓眼數據揭開真相:45%觀眾是80后,28%是00后,二線城市貢獻37%票房,四線城市占比29.5%。
被市場拋棄的“銀發族”成了最強票倉,濟南影院經理發現下午場坐滿帶孫輩的老人:“爺爺教孩子認蟒袍紋樣,奶奶念叨當年戲班子規矩。 ”
黃渤即興發揮的“豬油渣唱法”被制成手機鈴聲。 軍閥逼戲班唱頌歌時,他把諂媚詞塞進《定軍山》腔調,油滑里透著的悲涼讓中戲老師當場截屏當教材。
后來觀眾才知道,他后背貼的膏藥不是道具,為練京劇背旗動作,腰椎傷得直不起身。
姜武演軍閥副官啃西瓜,NG20多次啃到瓜皮透光:“得啃出痞子嚼著人血饅頭的狠勁! ”陳佩斯更瘋,為帽子歪0.5厘米重拍27遍,逼道具組姑娘熬出結膜炎:“軍閥眼里的龍紋必須透貪婪味! ”
蘇州老師傅用3000針復刻的“海水江崖”戲袍、黃渤揉了兩個月實打實的面團、尹正剃光頭住進京劇老師家學身段……這些“笨功夫”凝成12分鐘長鏡頭:班主對軍閥彎腰諂笑,手在發抖臉上堆笑,汗珠順著油彩滾進衣領。
當名角摔碎祖傳玉簪吼出“戲不能臟”時,北京路演現場93歲老戲迷顫巍巍摸陳佩斯的光頭:“當年在安徽給你爹陳強跑過龍套……”
老爺子突然戲魂附體,嘶啞著嗓子唱起《坐宮》,汗珠在燈光下滾進皺紋里。
資本圈被這記耳光抽得暈頭轉向。 當初斷言“票房過三千萬我吃鍵盤”的基金經理偷偷包場送員工;撤資的影視公司股價連跌三天;萬達影院把陳佩斯《二子開店》的老海報掛滿走廊。
網友眾籌299份豬腳面快遞給劇組,面盒上手寫臺詞:“餓肚子也得守住戲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