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奔跑吧》第九季的 “撕名牌” 環節,向來以激烈著稱。但 7 月 11 日晚播出的這期節目,卻因一段 10 秒的拖拽鏡頭,讓全網粉絲炸開了鍋。
當 1.61 米的周深蒙著眼罩,被 1.92 米的郭艾倫攥著衣領騰空拎起,在地板上拖出半米遠時,鏡頭清晰拍到他脖頸處瞬間勒出的紅痕。這段未被節目組刪減的畫面,成了當晚最刺眼的存在, 周深的耳朵泛紅腫脹,側臉貼著地面摩擦的瞬間,連演播室的嘉賓都下意識皺起了眉。
粉絲翻出的慢放截圖里,藏著太多讓人揪心的細節。周深被拖拽時,雙腳完全離地,身體呈不規則的傾斜角度,右手徒勞地抓著郭艾倫的手臂,嘴里發出模糊的驚呼。10 秒里,他的后腦勺磕碰到道具箱邊緣,膝蓋在地板上劃出明顯的位移痕跡。更讓人生氣的是,全程沒有工作人員喊停,直到郭艾倫松開手,周深踉蹌著站穩,鏡頭才切到下一個畫面。
“這根本不是游戲,是漠視安全!” 評論區里,粉絲曬出周深事后的路透圖:他穿著長袖外套,領口刻意拉高,卻仍遮不住鎖骨處的紅印;下車時被助理攙扶著,走路姿勢明顯有些僵硬。有現場觀眾爆料,周深回到休息室后,用冰袋敷了 20 分鐘頸部,“連說話都帶著沙啞”。
節目組的后期處理更引爭議。粉絲對比未修圖和正片發現,周深臉上的擦傷被模糊處理,膝蓋處的紅腫被特效淡化。“難道嘉賓的安全,還比不上節目效果?” 這個疑問,在熱搜榜上掛了整整 12 小時。
面對洶涌的輿論,周深在 12 日晚的回應顯得云淡風輕。“錄節目時大家都很投入,磕磕碰碰難免啦。” 他發了條帶著笑臉的微博,還不忘調侃自己 “當時以為在西安做面食,被搟面杖搟了兩下”。配圖里,他舉著話筒比耶,看起來狀態不錯,但細心的粉絲發現,他的左手始終捂著脖子。
這種 “自黑式” 回應,反而讓粉絲更心疼。有人翻出他早年參加綜藝的片段:在《歌手》后臺被升降臺夾到手指,他笑著說 “沒事,練過鐵砂掌”;在《創造營》幫學員示范動作崴了腳,堅持錄完才去醫院。“他總是習慣性把痛藏起來。” 一位老粉感慨,“可這不是小磕碰,是可能傷到頸椎的危險動作。”
郭艾倫的沉默則讓爭議持續發酵。這位籃球運動員的社交賬號停更在節目錄制當天,內容是和其他嘉賓的合影,字里行間透著對游戲的興奮。直到 13 日中午,他才轉發周深的微博,評論 “抱歉兄弟,當時太投入了”,卻被網友質疑 “缺乏誠意”。
這場風波的核心,早已超越事件本身。《奔跑吧》不是第一次因安全問題引爭議。前幾季節目里,鄭愷被道具砸中眉骨縫了三針,楊穎在泥潭里嗆水到嘔吐,都曾引發 “節目設計不合理” 的討論。但這次不同 ,周深處于蒙眼狀態,完全失去預判能力,而郭艾倫作為專業運動員,理應清楚拖拽動作的危險性。
“撕名牌可以激烈,但不能沒有邊界。” 有安全專家分析,蒙眼狀態下的肢體對抗,至少應配備軟墊地面和實時監護人員,“10 秒的拖拽,可能造成頸椎錯位或軟組織挫傷,節目組的安全預案明顯不到位。”
更值得深思的是觀眾的態度分歧。有人覺得 “粉絲太較真,游戲而已”,甚至調侃 “周深太瘦才容易被拽”;也有人拿出國外綜藝的案例對比:《無限挑戰》的危險環節,會反復播放安全提示,嘉賓身上的護具比道具還顯眼。“我們的綜藝什么時候能明白,笑點不該建立在風險之上?”
13 日上午,周深工作室曬出他進棚錄歌的視頻,證明其狀態無礙。畫面里,他戴著耳機專注地哼著旋律,只是轉身時,頸部的紅痕仍隱約可見。節目組則發布聲明,稱 “已加強安全措施,后續將嚴格審核環節設計”,卻未提及具體的改進方案。
這場風波或許會像其他綜藝爭議一樣,隨著新一期節目的播出漸漸平息。但留給行業的疑問不會消失:當 “真實感”“激烈度” 成了流量密碼,嘉賓的安全是否該有不可觸碰的紅線?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我們想看的是明星的真實互動,不是拿命換收視率的驚險鏡頭。” 希望下次在屏幕上看到周深,是他笑著飆高音的樣子,而不是被拖拽時無助的背影。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