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支來自孟加拉國的軍官代表團正屏息凝視著中國某試驗場上的鋼鐵巨獸。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SH-15型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驟然怒吼,炮彈撕裂長空,精準命中數十公里外的目標靶心。硝煙未散,炮車已收起液壓駐鋤疾馳撤離——從進入戰斗狀態到完成打擊轉移,全程不過三分鐘。
“這就是我們要的火力!”代表團領隊穆阿澤姆·侯賽因少將難掩興奮,在這次考察中,他親眼見證了這門被譽為“窮國火神”的現代化火炮如何將機動性與殺傷力熔鑄一體。
孟加拉陸軍將SH-15列入采購清單,國際觀察家們并不意外。這不過是其“跟隨巴基斯坦”軍購路線的延續:從VT-1A主戰坦克、K-8教練機,到FM-90防空系統、C-802反艦導彈,乃至最新推進引進的16架殲-10C戰斗機,達卡的武器庫幾乎復刻了伊斯蘭堡的選擇。這種看似偷懶的“抄作業”背后,其實是規避風險的成熟方案選擇。
巴基斯坦作為南亞實戰經驗最豐富的軍隊,其裝備清單經受過血火淬煉。2019年巴陸軍以5.12億美元豪購236門SH-15火炮,單價僅216萬美元,不足法國“凱撒”火炮的三分之一。而在2025年初的克什米爾沖突中,這些部署在拉合爾前沿的卡車炮更讓印度吃盡苦頭——其53公里超遠射程覆蓋印度邊境重鎮阿姆利則,數字化火控配合北斗導航實現“首發即中”,6發/分鐘的爆發射速后又能在一分鐘內完成戰場轉移,完美演繹“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對預算有限卻面臨東西邊境雙重壓力的孟加拉而言,選擇巴軍驗證過的裝備,等于用最小試錯成本獲取最大安全收益,這對于其相對緊張的軍事預算來說,無疑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SH-15基于6×6卡車底盤的重炮,將傳統牽引火炮數小時的部署流程壓縮至90秒,戰斗全重僅25噸,可由運-9中型運輸機快速投送前線。其半自動裝填系統與模塊化彈藥設計,使車組人員能在高原、雨林、河網等復雜地形中保持高效作戰。
這種非對稱優勢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擊破南亞安全困局。印度東部軍區沿孟加拉邊境部署大量坦克集群,但面對SH-15的遠程精確打擊,笨重的裝甲部隊反而成為活靶。若孟加拉陸軍列裝該炮,配合從中國引進的TRG-300多管火箭系統(射程120公里)和土耳其Bayraktar TB2無人機,將構建起涵蓋近中遠程的立體火力網。對于國土狹小、缺乏戰略縱深的孟加拉,這種機動化火力恰如“輕騎兵利刃”,成為抵消印軍規模優勢的關鍵砝碼。
孟加拉臨時領導人尤努斯公開宣稱“印度東北七邦鎖住了孟加拉”,并轉向中巴尋求戰略協作,新德里的警報徹底拉響。達卡不僅接收中國援建的吉大港潛艇基地,更計劃在距印度邊境僅20公里的拉莫尼哈特重啟二戰機場——此處距印度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僅135公里,若部署殲-10C戰機,可切斷印度本土與東北七邦的聯系。
夕陽映照下,最后一門SH-15完成演示撤離靶場,而孟加拉軍官們的討論仍未停歇。他們深知這趟考察的意義遠超武器采購——達卡選擇與伊斯蘭堡相同的裝備體系,本質上是在中巴戰略框架內錨定自身坐標。當軍事科技的標準化成為戰略同盟的粘合劑,一門火炮的交易,已然撬動整個次大陸的力量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