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事情,和朋友一起聊天的時候,個個說大環境不好,可是再看朋友圈,不是在拉薩,就是在云南,還有在巴厘島,在紐約的,都是一片自由的景象。說好的裁員呢?說好的降薪呢?對于他們來講,好像壓根就沒有任何的影響,反而是變得更加的灑脫了。
很多人會質疑這種現象,說朋友圈都是騙人的,他們其實就是在家里,換了個背景還有IP,但是當看到官方的公布數據,所有人沉默了。香格里拉今年1-5月接待游客879萬人次,同比增長21.98%。山東榮成12家A級景區上半年接待游客309.923萬人,同比增長14.13%。新疆阿禾公路通車后,旅游人數超10萬人次。
都說大環境不好,到處裁員降薪,可為啥出去旅游時還是人山人海?筆者認為,這其實還是被新聞媒體給誤解了,事實上,裁員降薪并沒有現象當中那么嚴重。
在云南,麗江至香格里拉鐵路開通讓迪慶進入“動車時代”,今年1-5月香格里拉市共接待游客879萬人次,同比增長21.98%,旅游總花費83.77億元。
江蘇常熟虞山文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約250萬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游收入約8.5億元。湖南瀏陽的創意焰火燃放活動累計吸引游客超150萬人次。
在新疆,全長209公里的阿禾公路將阿勒泰市與禾木村的車程從6小時縮短至3小時,通車后車流量接近3萬輛次,旅游人數超10萬人次。公路沿線已開辦200余家特色民宿、30多處牧家樂,實現人均月增收2000元。
這背后都是在清楚的告訴我們,出門旅游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多,可是明明大環境不好啊!為啥旅游的人還這么多?
第一:旅游對于親子家庭來講是剛需
我個人覺得,這其實也是消費心智出現了大的一個變化。而且這個時候,正好也是放暑假的一個時間段,孩子對于各個家長來講,就是手中的寶,為其花錢,也絲毫不吝嗇。
直白一點講:“暑期旅游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種穩定的剛性需求。特別是對于親子類家庭,因為只有這段時間中小學生才會有假期,因此無論暑期氣溫有多高,國內很多名山大川依然是人頭攢動。”
此外,消費者不再為旅游而旅游,而是回歸需求本質。年輕父母們認識到,暑期一家三口出游的核心目的其實就是遛娃——找一個能夠讓孩子釋放精力,同時讓大人舒服陪伴的地方待幾天。頂著40℃高溫天天趕場子,既累又貴,完全背離了休閑度假的初衷。
這種心智變化帶來了旅游方式的革新。高消費人群選擇旅居,在景區周邊租一套公寓或小院住十天半個月;年輕人青睞高星酒店“躺平游”,每天睡睡覺、游游泳;城市家庭則涌向商業綜合體,享受空調下的“一站式”休閑。
第二:當地政策的一個支持
政策支持也刺激著特定旅游市場。比如說福州市總工會對自費去馬祖旅游的前2000名一線職工予以最高1000元的專項補貼,這類政策有效激活了潛在旅游需求。
第三:交通越來越便利,以及景區推出的優惠政策
交通網絡升級為旅游熱提供了基礎保障。目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已經覆蓋全國超過80%的縣。新疆阿禾公路等“路景融合”的景觀大道,不僅縮短了行程時間,本身也成為旅游吸引物。
面對極端高溫的挑戰(今年7月10日,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全國高溫預警信息就超過200條),景區也在積極尋求突破。
有景區將核心經營時間從白天轉移到夜間,延長夜游開放時間,將表演項目集中在太陽落山后,并增設燈會吸引本地游客。有景區在露天區域加裝遮陽傘、降溫噴霧等設備;還有景區通過引入音樂節、演唱會等活動轉移游客對高溫的關注。
其實裁員陰影下的人山人海,不是虛假繁榮,而是一場靜悄悄的旅游革命正在路上。人們如今想要的更看了,所以趁著這個假期的時候,更希望出去走一走,擺脫一直的內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