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維蘭特,哈佛大學教授,醫學博士,心理分析學家,精神病學家,成人發展研究的先驅之一,主持哈佛成人發展研究課題達35年。
著作包括《快樂活到老》(Aging Well)、《酗酒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Alcoholism revisited),以及成人發展研究領域的經典《怎樣適應生活:保持心理健康》(Adaptation to Life)。
如果讓20年后的你給現在的你提建議,你認為會是什么?
在我們的人生中是什么讓我們保持健康和幸福?
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獲得更多成就,只有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能開心快樂幸福。然而真是這樣嗎?與在未來懊悔人生相比,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決定我們未來幸福與否的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1938年,哈佛大學開展了一項哈佛史上時間最長的人生發展研究,跟蹤記錄了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后來研究又引入了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其中有672名女性。
在《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這本書中,經過對這2000多人的一生記錄的研究和總結,維蘭特教授得出了許多看似有趣實則會深深影響人的一生的結論,比如,童年時有充足母愛的男性比童年缺乏母愛的男性每年多掙8.7萬美元;在事業上,童年時與母親的關系會影響男性工作效率;影響離婚率最重要的因素是酗酒,但離婚并不像多數人想象的那樣對人生有害,等等。
這個漫長的、幾乎貫穿人的一生的研究,對我們的人生的每個階段進行了總結,解答了那些會影響我們人生幸福和健康的因素是否真的很重要。我們在看到眾多人生故事的同時,也更明白活在當下的意義。
站在未來看現在,人生雖不可重來,但我們可以看到參考答案。
《華盛頓郵報》曾評選出了人生十大奢侈品:
- 生命的覺悟與開悟
- 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
- 走遍天下的氣魄
- 回歸自然
- 安穩而平和的睡眠
- 真正屬于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 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
- 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 身體健康,內心富有
- 能感染并點燃他人的希望
在這十大奢侈品中,我們驚奇地發現,竟然無一與錢和物質有關,也沒有地位、名利和奢侈的享受。
到底是誰錯了?我們整日奔波忙碌,以為賺到足夠的金錢,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我們就會有幸福感。可這些真的能讓人感受到幸福嗎?
為了把這個問題研究透徹,哈佛大學在1938年開展了一項哈佛史上時間最長的人生發展研究,跟蹤記錄了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后來研究又引入了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其中有672名女性。
可以說,這是一項“跨世紀”的珍貴研究,因為它記錄了很多人完整的一生。有的人成了醫生、律師,甚至有人成為了總統,而有的人變成了酒鬼,變成了精神疾病患者……
研究的結果,可以說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財富、外表、名氣、客觀上的健康、努力工作,都對幸福度影響不大,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讓人更快樂和健康。
除此之外,這項研究還得出了許多有趣的結論,比如:童年時有充足母愛的男性比童年缺乏母愛的男性每年多掙8.7萬美元;在事業上,童年時與母親的關系會影響男性工作效率;影響離婚率重要的因素是酗酒,但離婚并不像多數人想象的那樣對人生有害,等等。
歷時75年,耗資兩千萬美元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用五個字就能直截了當地概括——幸福就是愛。
而很多人,往往終其一生都很難明白這個道理。人生的變化從未間斷,用數據和故事一起來向大家介紹目前看來格蘭特研究最重要的七條研究成果,是不是顛覆了你的認知呢?
第一條是, 積極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客觀存在,從某種程度上對積極精神狀態的判定可以獨立于道德、文化因素的影響。但為了實現客觀的判定,我們必須通過真實記錄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來證明“積極精神狀態”這一定義的有效性。
這一點非常重要。80 多年前,很多人都把希特勒追捧為偉大領袖,卻認為丘吉爾不過是一個失敗的政客。同樣地,可能只有在 80 年后,我們才能對尼克松、里根、克林頓、大布什、小布什以及奧巴馬等歷任總統的領導才能做出客觀評價。
不管是評價領導人、做學術研究還是在生活中,只有通過長期觀察——不只是幾年,而是幾十年——得出的結論才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第二條是, 如果我們拋開精神病理學去研究積極的精神狀態,就需要理解適應性應對(adaptive coping)這個概念 。就像有些疾病中的發炎和發熱癥狀一樣,很多看似艱難的人生階段恰恰是情況好轉的時候。當我們對挫折越來越應付自如時,我們的應對機制也更加成熟。反過來說也是一樣。
第三條, 幸福的人生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愛。這里的“愛”并不一定要是年幼或年輕時候受到的關愛或者是男女之間的愛。但一個人如果年幼或年輕時受到關愛,那么他以后的人生也更容易充滿愛,也更容易在其他方面獲得成功,比如收獲名望、高薪等。同時,這個人的處事方式也更容易讓別人靠近他而不是疏遠他。大多數人生贏家在 30 歲之前都發現了愛,這也是他們成為人生贏家的原因。
第四條, 人的確是不斷變化、不斷成長的。童年并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像卡米爾的故事也是一個例證,一個在傷痛中成長起來的典型例證。
第二、三、四條之間有著顯著的聯系。生命中我們總是被周圍的關愛所影響、所鼓舞。歷時75年、耗資兩千萬美元的格蘭特研究得出了一個簡單直接、只有五個字的結論——幸福就是愛。維吉爾(Virgil,古羅馬詩人)在多年之前用三個詞就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Omnia vincit amor ,愛能戰勝一切。但可惜那時候他沒有數據來支持這一觀點。
第五條是, 積極的影響遠比消極的影響更重要, 而且,對成年后的心理狀況影響最大的是童年經歷的總體狀況而不是單獨的某次傷害或者某個親密的人。
第六條是,如果對受研究對象進行長期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會變化,而影響健康狀況的因素也會變化。生命中充滿了變數。在我們的研究中,沒有人一開始就注定失敗,也沒有人生下來就注定成功。
一個在其他方面都條件優越的男孩因為遺傳了酗酒的基因而慢慢走向頹廢。相反,一場重病反而使不幸的卡米爾擺脫了孤獨和嚴重的依賴心理。
第七條是,前瞻性研究的確能破解關于人生的謎題。關于人生的謎題,但我們目前還沒有完全弄明白。然而,如果將來這些謎題被解開,那也很可能是得益于格蘭特研究這種跟蹤整個生命周期的科研項目。
格蘭特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長達 75 年的行為記錄而不是類似于判斷或者選擇這種主觀看法,這些記錄可以讓我們反復驗證并不斷改進關于幸福人生的一些新舊觀點。
-04-
你看,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科技日益發達的時代,被時代的車輪裹挾著滾滾向前,我們整日奔波忙碌,自以為只要足夠努力,就能收獲幸福。
然而,卻在那些拼命努力的日子里,忘了初心,忽視了身邊的人,又徒增了很多煩惱、焦慮、恐慌和不安全感,甚至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處在亞健康狀態,常常以為自己的身體或心理生了病。
突然想起稻盛和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我們總以為幸福是“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然而,幸福應該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痛。
是啊,幸福都是平靜的,痛苦才會排山倒海。你往生活里看一眼,幸福的小細節都在你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