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劇《掃毒風暴》開播后,收視率迅速封頂,單日播放量達到1,騰訊視頻站內熱度突破23000。
不少觀眾已經發現了,《掃毒風暴》和去年播出的同題材劇《獵冰》是同一個故事原型。
《掃毒風暴》和《獵冰》的故事原型均為1999年廣州12.36噸冰毒案,核心人物原型都是大毒梟劉招華。
雖然是同一個故事原型,但細心的觀眾肯定發現了,這兩部劇的主題、劇情重點以及鏡頭語言是截然不同的。
從主題來說,《掃毒風暴》雖然緝毒與制毒販毒雙線并行,但更側重于描述緝毒警察們的責任、勇氣和智慧,是一部描述緝毒英雄的史詩。
林強峰擔任西港緝毒支隊二大隊隊長后,雖然二大隊只有他自己和楊威、馮浩、班德海三個戰友。但是,這個小小的團隊卻紀律嚴明、服從指揮并且配合越來越默契。
林強峰因為在宛北當過臥底,所以身上保留著吊兒郎當的痞氣。
不過,這也沒有影響戰友們對他的信任和尊重,二大隊里更沒有不服氣他的刺頭和擅自行動的個人英雄主義者。
楊威是二大隊里最年輕的,《掃毒風暴》沒有為了突出年輕人,而刻意突出他。
劉招華是法警出身,在《掃毒風暴》中,盧少驊在制毒販毒之前,是西港化工廠保衛科的經警,并且還有機會成為正式警察。
從盧少驊這條線來說,《掃毒風暴》把他的故事從當經警時開始,更有利于讓觀眾完整看到他越來越黑化的環境背景和心路歷程。
同時,因為二大隊林強峰和一大隊黎安這條線的存在,盧少驊這條線就沒有突出感了。
相比《掃毒風暴》,《獵冰》雖然也是雙線并行,但觀眾明顯能看出,毒梟黃宗偉這條線顯得格外突出,這就使得《獵冰》更像黃宗偉的個人傳記或個人傳奇。
在鏡頭語言上,《掃毒風暴》與毒梟毒販有關的鏡頭,畫面中充滿了欲望和血腥暴力的張力,對觀眾的沖擊感更強,對觀眾的警示性也更強。
相反,《獵冰》的畫面背景就缺少這種張力,鏡頭語言顯得有些蒼白。
從主演層面來看,《掃毒風暴》段奕宏和秦昊兩大實力派影帝同臺過招,無論是臺詞還是動作眼神,兩個人都勢均力敵,根本就沒有必要刻意去突出誰。
與《掃毒風暴》相比,《獵冰》中的女主演姚安娜,和男主演張頌文相比,無論是演技經驗還是氣勢,都差得很遠。
也就是因為這種差距和一些其他原因,姚安娜飾演的趙友男,不但被強行加了戲份,并且在個人能力上,也被刻意突出了。
因為,不這樣做的話,趙友男和黃宗偉這兩條線就失衡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角色越是被刻意突出,越被擺不正位置,觀眾就越反感。這也導致《獵冰》開播時,很多觀眾都說自己是沖著張頌文去看的。
對于《掃毒風暴》來說,根本就不存在上述問題。
就是因為是同一個故事原型,但主題和劇情重點卻天差地別,所以有觀眾說《掃毒風暴》是《獵冰》的升級版。
問題真是這樣嗎?《掃毒風暴》的確是《獵冰》的升級版。
不過《掃毒風暴》除了是《獵冰》的升級版外,也是《獵冰》的反正版本,就是把原來被顛倒的一些東西,又重新擺正了位置。
最近幾年,由于一些很難理解的原因,一些懸疑劇和刑偵劇中,總是讓年輕人唱主角,讓中年角色和老年角色當配角。結果卻是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除了劇中鬧笑話外,也讓觀眾們反感。
這次段奕宏和秦昊在《掃毒風暴》中飾演主角,即便是《掃毒風暴》的確存在一些瑕疵,觀眾們也說不出什么來。
電視劇和現實是同一個道理,那就是必須把合適的人擺在合適的位置上,否則的話,就會貽笑大方了。
拋開別的不說,《掃毒風暴》的確開了一個好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