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大樓上發表“迄今最嚴厲的抨擊”后,歐洲剛剛對華大攤牌,美國就一記關稅重錘砸來,這注定了歐盟最后一搏失敗。
同一時間,中方已開始對歐盟失望,正聯手東盟、日韓開辟新戰場,下一輪對美關稅博弈已做好準備。
7月12日晚,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新公布了兩封關稅信函,分別是寄往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美國絲毫不顧忌美墨自貿協定和歐洲伙伴關系,直接撕破臉對兩者加征30%的巨額關稅。
同時特朗普信中警告墨歐雙方不準報復,否則將迎來更重的關稅和反擊。
一石激起千層浪,馮德萊恩懵了,馬克龍懵了,合著歐盟前段時間瘋狂對華開啟輿論戰、貿易制裁和抵制中資企業等,全都白干了?
事實是確實白干了,現在歐盟國家不滿的聲音突然爆發,不過此時醒悟已為時已晚。
根據媒體報道,馬克龍直接放言對美關稅“強烈反對”,并且呼吁歐委會下最后通牒——一旦8月1日前未能跟美就關稅達成一致,歐盟應直接進行報復反制。
同時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呼吁公平協議,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直言特朗普短視,瑞典首相警告——美國民眾將為此買單。
但還是有人仍對美抱有希望,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雖然痛批美國重稅擾亂供應鏈,但同時聲稱考慮“適當”的反制措施,與美國達成和解,將會是歐盟“優先”考慮的目的。
不管如何,在美國宣布三個月的緩沖期內,歐盟可謂是向美納足了投名狀,不惜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但30%關稅靴子落地,意味著歐盟最后一搏失敗。
除非8月1日前,歐盟按照信中特朗普要求的那樣“服軟”——向美國商品完全開放市場,并取消追加任何報復性的關稅。
就在30%關稅對歐洲襲來之前,7月8日,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大樓里的一席講話,一步步撕開對華經貿對抗的鐵幕,同時也給中歐建交50周年、在這一年具有特殊舉辦意義的中歐峰會蒙上陰影。
會上馮德萊恩在經貿上抨擊中方低價傾銷過剩產能到全世界,同時痛批我們的稀土出口管制,最后在與俄羅斯的合作上進行無端構陷。
根據國內媒體援引港媒報道,歐委會主席此番言論,是對華至今為止最嚴厲的抨擊,更是一次“大翻牌”。
馮德萊恩大放厥詞,其實也反映了整個歐洲在與美關稅博弈中,對華心態以及方向的轉變。
就在7月5日,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污蔑中國進口的商品損害歐洲工業經濟,并要求加大對華的貿易壁壘。
眼看歐盟是非不分、執迷不悟,中方終于是失去對歐的大部分耐心,一系列對歐反制接連出手。
歐盟真的把中方惹惱了。
首先是在6月底,中方對從歐盟進口的熱軋板等鋼產品,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同時也是提醒歐洲,別老拿傾銷產品說事,你歐洲也在中國干傾銷的事兒。
然后在7月5日,中方再對歐盟特別是法國的白蘭地,也是征收這個反傾銷稅,最高可達34.9%,以此回擊法國力推對中國電車征稅的行為。
7月6日,中方關稅反擊再次重拳出擊,決定對4500萬元以上的醫療器材招標,徹底禁止歐盟成員國的公司參與(在華歐洲企業除外)。
中方這一反制措施目的就很明顯了,就是對6月20日、歐盟500萬歐元器材市場禁止中企入局的對等回擊,既然你不仁,那就別怪我不義了。
最后就是歐洲近段時間的痛點——稀土,中方同樣管控得更為嚴厲。
像歐洲這般損害中方利益換取與美關稅和解的行為,早在6月28日,我們就提前打過招呼——但凡是犧牲中方利益與美交易的,中方將堅決反制。
但明顯歐盟沒聽進去,卻還是沒落得好下場。
與歐盟相反,中方從最開始就不對美抱太多希望,日本、加拿大、韓國這些親密伙伴,美國一個都沒饒過,所以我們為接下來卷土重來的關稅戰做的準備之一——聯手東盟和日韓。
7月10日,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上,中國-東盟的10加1自貿區3.0版本談判,已經宣告全面達成,同時我們還重申力推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協定。
其實現在除了歐盟還對美國抱有僥幸心理外,前幾批信件中被征稅的國家,基本都對美關稅不滿,特別是首先被報道與美關稅和解的越南,也是被特朗普擺了一道。
因為越南談判代表其實跟美談的關稅,其實要比20%要低,雙方談判進展快但是并未談完,無奈特朗普突然宣布20%,打的越南措手不及,你看越南那邊現在很低調,只有外媒一直在報道宣傳。
總之日韓、加拿大已經給了歐盟一個范本和教訓,中方游說歐盟和東盟,也提供了一種對抗美關稅打壓的思路,并且美相繼對華解禁EDA、發動機,撤銷91%重稅,就是一個例子。
看懂的國家,自然會站在對的一邊,看不懂的,歐盟的下場就是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