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不久前,有外媒記者提問稱,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取消了中歐高層經濟對話,因為它們認為在貿易問題沒有進展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討論毫無意義。您能否確認有關消息?中方對此有何進一步評論?“你提到的具體問題請向中方的主管部門詢問。”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周年,當前國際局勢動蕩加劇,單邊主義經濟霸凌甚囂塵上,中歐加強戰略溝通,深化對話合作,有利于雙方,有利于世界。
電動汽車(資料圖)
他們給出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在貿易問題沒有進展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討論毫無意義。什么貿易“沒有進展”?說來說去,還是電動汽車補貼問題。歐盟認為中國通過低息貸款、生產補貼等方式讓電動汽車價格過低,破壞了“公平競爭”。所以他們臨時變卦,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逼迫中國停止產業補貼,把電池和鋰的價格提高到國際市場水平。面對歐盟的要求,中國當然不可能答應,畢竟產業政策是各國的主權權利。而且歐盟自己也在大力補貼電動汽車產業,有什么資格對中國指手畫腳?
中歐經濟關系緊密,合作基礎雄厚。2024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達到7858億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對歐進出口額已突破1.3萬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每分鐘超1000萬元人民幣的往來。新能源、機電產品、高技術領域,都是合作重點。中國向歐盟出口大量機電設備、消費電子、光伏組件;而歐盟則向中國輸出高端制造設備、醫藥、汽車、化工和醫療器械等高附加值產品。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與中國的制造業合作深入,52%的德國制造企業將中國視為未來五年最重要市場。
歐委會近期出臺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采購。中方于7月6日發布通知,決定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采取相關措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多次通過雙邊對話表示,愿與歐方通過對話磋商和雙邊政府采購安排等方式妥處分歧。令人遺憾的是,歐方不顧中國釋放的善意和誠意, 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構筑新的保護主義壁壘。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對等限制措施。相關措施是為了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
馮德萊恩(資料圖)
這一項禁令的實施是從6月30號就開始了,為期5年的時間,之后還會繼續延長。但是剛制裁了中國,歐盟的人又開始舔著臉管中國要稀土資源。更加撕裂的是歐盟一邊把“自由貿易”掛在嘴邊,儼然一副全球化衛道士的模樣。另一邊,卻把貿易制裁用的十分順手,不光是醫療器械,他們之前還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輪胎、甚至連小額包裹都動過心思。像歐盟這樣的精神分裂的情況其實也是源自于本身,我們都知道歐盟是一個團體,是歐洲的27個國家組成的。
從長遠看,中歐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符合雙方根本利益。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歐合作潛力巨大、互補性強。如果繼續走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道路,歐盟自身也可能喪失中國這一龐大市場及其帶來的機遇,阻礙雙方在醫療器械等高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創新。中國始終主張開放合作,致力于建設包容、公平和普惠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希望歐盟能夠放下偏見,重回理性軌道,通過對話與協作妥善處理分歧,推進中歐經貿關系長期穩定發展。
白蘭地(資料圖)
中國一直敞開合作的大門,延后白蘭地反傾銷調查、擴大農產品進口,都是實打實的誠意,可歐盟要是執意追隨美國,搞保護主義的死胡同,怕是要吃大虧。特朗普的算盤,壓根沒把歐盟當回事,關稅大棒隨時可能砸過來,歐盟再不抓住戰略自主的機會,跟中國在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上聯手,未來二十年可能只能在全球經濟邊緣打轉。反過來,如果放下身段,跟中國一起開拓新藍海,雙方都能賺得盆滿缽滿,歐盟需抉擇:是繼續追隨美國,還是與中國攜手開拓新藍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