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居然又在大銀幕上看到了陳佩斯!而且還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戲臺》!每年都重溫他的喜劇小品,沒發覺陳佩斯居然已經71歲高齡了。
這出《戲臺》是他淡出銀幕后32年后,再度回歸。
作為一個從小看著陳氏喜劇長大的孩子,我也想說:這部《戲臺》,是非看不可了!
《戲臺》,講的是一個在民國亂世中討生活的戲班的故事。
陳佩斯飾演的五慶班班主候喜亭,最威風的時候給西太后都唱過戲。可現在軍閥混戰,他一個小小班主想在亂世中活下去,太難了。
這不前腳送走地痞、后腳又迎來軍閥。正急的腳下生煙時,戲班頭牌、演西楚霸王的那位卻抽大煙撅過去了。
眼看著晚上8點大戲準點敲鑼。
陳佩斯的心都急到嗓子眼了:能不能保住全戲班的命,可全看今晚了。
要說寫亂世戲班的劇很多,陳佩斯的這部《戲臺》又強在哪里呢?
陳佩斯說:看戲就是看人,人好看了,戲自然就好看。
而《戲臺》最出彩的,剛好就是劇里的“丑角”。
比如劇院經理老吳。
這是個典型見錢眼開的主,開劇院不為藝術、只想賺錢。要說生在和平年代,這人絕對是商業鬼才;可偏逢亂世,于是他的口頭禪就變成:活不過今晚了。
看見他的臉,你很容易想起職場上溜須拍馬的老油條。
嘴巴比誰都油、膝蓋比誰都軟。
按理說這樣一個“丑角”肯定惹來觀眾厭煩,但《戲臺》卻拍出了小人物的那一絲悲涼:
堂堂男兒,誰想見誰都跪?
但亂世之人沒辦法,今天來個紅大帥、明天來個藍大帥,個個都是大爺。他想活命、想把這戲院辦下去,就得點頭哈腰。
都是在刀尖下討生活,人連飯都沒法吃飽,又哪來力氣講尊嚴?
一個丑角,居然演出了一絲小人物的悲涼。
作為反面代表,姜武飾演的軍閥大帥,居然還有點“傻的可愛”。
他整天樂呵呵的,六姨太翻白眼他不惱、老鄉罵他沒見過世面是個棒槌他也不生氣;
表面看他和那些大老粗軍閥沒啥區別,不過是有幾桿槍以后就想躺平享福聽聽戲罷了。
一個愛嗑瓜子愛聽大戲的軍閥,又有啥危險呢?
《戲臺》恰恰把握住了這種孩童式的、殘忍的天真。
有一場軍閥和地頭蛇的PK,表面看兩人只為爭一個聽戲的C位,實際上這是新舊勢力在爭老大。八爺作為地方上盤踞多年的老勢力,理所應當想按照老規矩直接肉搏定勝負;
而新勢力軍閥洪大帥則是二話不說,直接掏出手槍,一顆子彈下去對方胸口便多了個血窟窿。
軍閥的意思很簡單,他要清除八爺來立威。但這出像小孩鬧劇式的人命PK也恰恰說明了軍閥的可怕:這可是個連人命都可以拿來玩的“孩子”。
狗腿子與軍閥,是民國戲最常見的兩個角色。
但《戲臺》卻能給人物玩出新花樣:狗腿與軍閥,這都是種“處境”。有一天狗腿拿槍的也能變軍閥、軍閥敗了自然也狗腿。
沒人天生是丑角、但丑角永遠都要有人來做。
說完小配角,該上《戲臺》這出戲真正的角兒:陳佩斯了。
陳佩斯飾演的候喜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亂世中一根死撐著的戲骨,有點骨氣在身上。
看了這么多年陳佩斯的小品,不注意他都已經71歲了。
長了白發、體力大不如前,演話劇《戲臺》時就得吃一根人參才有體力上臺。這次再拍電影版,體力消耗之大經常得扶著一根柱子才能站著。
但老先生仍堅持自編自導自演,因為“自己的戲臺自己搭”。
這出戲,他陳佩斯已經等了太久。
戲里有需要磕頭下跪的,他咚咚膝蓋直往地上砸。為了一場戲膝蓋砸到連導演都說不用跪,可他偏偏不聽;
沒辦法,既然等了多年,就不能讓這出戲掉在地上。
最讓我感動的是陳佩斯和“大嗓兒”黃渤的對手戲。
黃渤演一個包子店伙計,平時愛聽戲,是個標準的京劇票友。本來沒他啥事的,可趕巧這天剛好往戲樓送包子、又陰差陽錯被軍閥看上,硬是要他來唱“楚霸王項羽”。
“大嗓兒”這個人物設置很有意思,他既不屬于戲院也不屬于軍閥,像個NPC意外出現在這場大戲中。他被所有人推著往前走,卻意外真做了場“霸王虞姬”的美夢。
這是個“草包兒”式的人物,恰恰折射出整場戲就是個鬧劇。
而陳佩斯真正的任務,是如何在這場亂世鬧劇中,保住本心?
當“大嗓兒”這個假霸王一開唱,全戲班的小命也就保住了。可陳佩斯卻回頭看了眼祖師爺,下跪說:“我是為了活命啊”。
他知道這出戲一演完,戲班的招牌就塌了、他經營多年的口碑全都化為齏粉。但他沒辦法,臟他一人的名聲,能換戲班那么多口人活命,值了!
而鏡頭外在監視器里看回放的陳佩斯,居然一反常態,放聲大哭。
戲如人生,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一路走來有多難。
到電影殺青、最后要喊卡的時候,陳佩斯有一段長久的沉默。
電影結束了,陳佩斯生命中的某部分,也跟著告別了。
所以《戲臺》這部片,他是抱著“給觀眾、給自己一份交代”、鉚足了勁去演的。
“候喜亭”這個角色,從來都是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作為戲班班主,他得為整個戲班子負責,那就免不了低頭、妥協,這點在社會上討過生活的人都知道;
但另一方面,他心底又還有點該死的堅持。哪怕這堅持在亂世不僅討不到一絲好、還可能惹火上身。
沒辦法,他的骨頭就是這么硬。膝蓋可以跪、但腰桿不能彎。
于是劇情來到最兩難的抉擇:軍閥點名要求改戲。
戲改了,大家都能活;
戲不改,明年今天就是全戲班的忌日;
是死是活,全看陳佩斯怎么選擇?
從古至今,戲子都被歸為“下九流”的行當。
哪怕成角兒了,照樣是達官貴族眼里的玩物。
這亂世更像舞臺,今天來個紅大帥、明天來個藍大帥,沒人真的聽戲,不過是都想上臺耍耍威風。大人物想要的“樂子”,擱在小人物身上,就是一道“要臉”還是“要命”的送命題。
陳佩斯最后的選擇是啥呢?
我得先賣個關子。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最后的結局超出所有人預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陳佩斯,經歷萬難,最終靠一絲骨氣,保住了人之所以為人,最后的一絲尊嚴。
看完電影,其實我很好奇為啥陳佩斯還要再拍一部電影版的《戲臺》。
多年來靠著話劇版他已經功成名就了。如今再拍一部電影版,倒還有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按照理性人的估算,這筆生意劃不來。
但對于今年已經71歲的陳佩斯來說,這可能是他在對觀眾說告別。
最近大家可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陳佩斯在跟著劇組全國各地跑路演。
路演是個非常辛苦的活兒,小年輕都未必撐得住,對于陳佩斯來說絕對是超負荷了。
但他幾乎從不缺席,因為他在乎每一位觀眾。
路演中有人評價陳佩斯的班主不夠有威嚴、少點魄力,陳佩斯卻堅持:這不是在對觀眾說教嗎?這個建議不能聽。
“不說教”,是他從年輕時就堅持的原則。
老百姓的日子太苦了,想看個喜劇逗個樂,又怎么了呢?
現在年輕人都說自己“低能量”,他評價自己“比低能量更低能量”。能扛下來全靠兩個字:堅持。
所以他對年輕人有希望。現在大家都自嘲“脆皮年輕人”,還能有他這個老人更脆皮嗎?既然他都能挺下來,相信年輕后生們也一定可以!
在陳佩斯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輩人的堅持。
整部《戲臺》其實都圍繞著一個問題:一個“戲子”,到底靠啥安身立命?
是靠名流大戶的贊助嗎?是靠迷妹大把砸錢嗎?
軍閥可能明天就倒臺、迷妹更是明天就變心,真正能給手藝人一碗飯吃的,還是臺下坐著的普通觀眾。
所以哪怕戰火連天,眼看著戲臺就要被大炮轟塌了,但凡臺下還有一個觀眾坐著,這出戲就必須演下去!
這是祖師爺的教訓、是手藝人的堅持、更是人之尊嚴的證明。
而陳佩斯一生都在踐行這條底線。
半載人生橫跨小品、話劇到電影,可以說陳佩斯沒出過一部爛作品;
現在有太多賺錢的法子,可他依舊“老老實實”當個手藝人,排戲演戲,他活得太通透以至于年輕一代都快忘記這位喜劇大師。
所以這次《戲臺》上映,我真忍不住想為陳老吆喝吆喝。
都說支持一部片最好的方式是買票進電影院,陳佩斯三十年磨一劍的《戲臺》,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作為看陳氏喜劇成長起來的孩子,說“欠陳佩斯一張電影票”或許有點過時。
那就按黃渤的說法吧:
我們誰都不欠,但我們自己欠自己一份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