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隨著副熱帶高壓加強,本周高溫天氣重新回歸申城。
今天(14日),上海最高溫35℃,觸及高溫線。周三,氣溫來到近期高點,最高可達37℃。配合高溫一起回歸的還有午后降水,大家在防暑防曬的同時,要提防午后“下開水”。本周后期,申城氣溫回落,最高溫在33℃左右。
從全國來看,本周高溫核心區主要在西北到華北地區,部分地區將出現40℃以上的酷熱天氣。滾滾熱浪提醒著人們,我國已經進入今年的盛夏期。
7月20日,我國正式進入三伏天。所謂“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傳統中,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則不固定,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這就導致三伏天的總時長在30天、40天兩者中靈活切換。
從2015年至2024年,我國已連續10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上一次出現為期30天的三伏天,還是在2014年。今年伏期也是30天,這將打破持續十年的“加長版”模式,成為近十年來的最短伏期。
“三伏”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濕氣最重、最潮濕悶熱的日子。最短伏期意味著熱度降級嗎?
其實,三伏天的推算,依據的是我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而不是根據氣象學規律。
因此,三伏天是長是短,和氣溫并沒有直接關聯。比如2023年,上海三伏天是40天,但高溫少、雨水多,和2022年的40天三伏相比是火力大降。據統計,2023年三伏天的高溫日有11個,2022年33個。
原標題:《高溫重返上海,最高達37℃,本周將迎近十年最短伏期》
欄目主編:陳璽撼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戚穎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