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景德鎮7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 劉靜)有千年制瓷史的景德鎮越來越年輕:不僅陶瓷元素被融入到更多日常物品如燈罩、香薰爐、收納掛袋等,陶瓷本身也和漆藝、玻璃、金屬、琉璃、竹編等多種材質創新結合。在三寶村瓷源境,宋代窯火的“烈焰感”還能借助AR眼鏡體驗……
陶溪川文創街區內一款系列手作陶瓷杯,突出情緒表達與互動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越來越多的年輕化表達出現在陶瓷創作與傳播上?!本暗骆倢W院陶瓷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朱希睿在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些生活器皿產品上的紋飾和造型仍舊來自于我國經典陶瓷的傳統工藝,發生變化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緒消費需求?!案匾氖?,景德鎮鼓勵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不一樣的陶藝創作理念。”
幾年前,熱愛書法的朱希睿嘗試將書法元素融入陶瓷創作,活態傳承非遺技藝。這個從小就跟著父親朱丹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到藝術瓷廠耳濡目染的年輕人,在一次生活器皿陶藝家分享會上真正愛上陶瓷。“添加了個人情感和經歷制作出來的作品才帶有自我元素,才是‘活生生的東西’,而不是玻璃罩內的擺設?!痹凇赌菚r信箋》系列作品中,她在形如薄紙的瓷片上書寫《小窗幽記》。
包括朱希睿在內,更多年輕人在景德鎮表達自己,與陶瓷對話。就在朱希睿工作室所在的三寶村,目前已擁有超過200位國家級大師和教授,以及3000多名“景漂”和“景歸”人才。
幾公里外,位于景德鎮東城片區中心的陶溪川也從廢棄老廠房蛻變為年輕人的造夢空間。街區內總長不過幾百米的兩條支路上,每周、每月、每季都有創意集市,每年五一、國慶期間還有“春秋大集”。
“以前來陶溪川擺攤是工作,現在是生活,我孩子就是我的創作靈感之源。”一畢業就留在景德鎮的陳賽杰是最早來到陶溪川文創街區的青年創客之一。他經歷過攤位費免費的階段,“當時誰做出的杯子售價超過100元,整條街的人都要去看”。
從“商機”到熱愛,是陳賽杰十多年來對陶瓷態度的轉變,景德鎮制瓷的完備產業鏈也給這個年輕人機會。“從泥巴開始就琳瑯滿目,可以選中喜歡的泥巴不斷試驗,而且制作成本較低?!标愘惤苡∠笾?,工作室相對成功的第一件作品是一款掛在墻上的陶瓷“布袋”,銷量近10萬單,這讓他有信心繼續深耕藝術陶瓷、做精致手作。
陳賽杰攤位展出的《超級寶貝“叨叨”系列》手作作品,作品靈感來自他的兒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十年前最早來陶溪川的55個青年創客中,有37個如今還在景德鎮發展?!本暗骆偺瘴穆眉瘓F董事長劉子力介紹,如今有30889個青年創客云集在陶溪川,不僅有這些全國各地來的年輕人,還有“候鳥計劃”吸引來的千余名國際藝術家,“這些青年帶動就業人數12萬余人,版權登記數64355?!?/p>
7月12日,劉子力介紹陶溪川文創街區聚集青年創客數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更讓劉子力自豪的是,景德鎮城鎮人口中有約十分之一是“景漂”和“景歸”。2024年景德鎮市常住人口較2023年末增加近0.13萬人,成為江西省內人口正增長的城市?!翱匆粋€城市有沒有未來,首先要看有沒有年輕人?!眲⒆恿φf。
7月12日,陶溪川文創街區,一名兒童隨母親看陶瓷工藝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7月12日,陶溪川文創街區,有青年創客邊擺攤邊創作。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7月12日,陶溪川文創街區,90后創客程光華同伴(左一)在直播賣瓷杯,程光華兒子在畫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