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動車違規停放亂象已成為基層治理突出難題,昆明官渡區官渡街道率先在全區街道層面啟動行政處罰機制,以“動真碰硬、首罰立威”為突破口,開具2025年全區首張個人罰單,形成“執法—整改—長效”治理閉環。今年工作開展以來,共下發《當場處罰決定書》23份,整改率達100%。
作為官渡區首個將行政處罰全面應用于電動車治理的街道,官渡街道突破“勸導為主、執法缺位”的慣性思維,通過“立法先行+當場處罰+跟蹤監督”三措并舉,樹立剛性執法權威。全區首例“當場處罰”立規矩,對于某社區周某,多次違規停放且拒不整改的行為,街道根據《昆明市消防條例》依法開出2025年全區首張50元個人罰單。首推“罰改聯動”機制,罰單開具后,同步要求違規當事人簽訂《整改承諾書》,觀看安全事故視頻,后續將其納入“重點監管名單”,形成“處罰—教育—監管”全鏈條管理。常態開展網格巡查,社區依托“周四夜查日”常態開展電動車“掃樓行動”,重點排查樓道停放、飛線充電等隱患。截至目前,社區和街道綜合執法隊共出動260人次,檢查電單車非機動車違規停放133輛,督促整改隱患347條。
在強化執法震懾的同時,官渡街道將充電停放設施建設作為根治違規亂象的“核心工程”,堅持“以疏代堵”理念,通過科學規劃、資源整合,系統性解決電動車停放充電難題。積極探索空間集約化利用,充分利用社區、小區、商鋪邊角地改建智能車棚67處,新增停車位2219個;實施充電智能化,安裝智能檢測攝像頭及具備過載保護、自動斷電功能的充電樁2219個。多元共建實現“可持續”,通過建立“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居民出一點”的運維機制,將居民充電費用降至平均0.35/小時,較私拉電線成本風險顯著降低。
在官渡街道的不懈努力下,今年街道未發生電動車火災事故,樓道違規停放現象不斷降低,居民充電滿意度顯著提升。通過實踐證明,只有剛性執法和柔性服務相結合,才能既守住安全底線,又滿足民生需求。下一步,街道將持續深化“疏堵同治”模式,探索執法新模式,電池共享換電柜等新路徑,為基層安全治理提供更多實踐經驗。
來源 官渡街道、官渡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陳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