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校學院“曦望突擊隊”通訊員夏歐琪
數學文化節的晨光剛爬上教室的黑板,我就聽見后排傳來塑料碰撞的脆響——平時總把課本立起來擋臉的男生,正偷偷轉著魔方。這是我們三下鄉支教的第七天,六種數學游戲剛擺上桌,教室里的空氣就變了味。
講臺上的七巧板還沒分完,那個總趴在桌上的瘦高男生突然站起來:“老師,我會拼火箭!”他捏著三角形木塊的手指有些抖,拼出的火箭歪歪扭扭,尾翼還掉了一塊,可周圍的歡呼像潮水似的涌過來。我注意到最后一排的女生,正把數獨格子里的數字擦了又改,鼻尖抵著作業本,睫毛上沾著陽光的碎屑。
算24點的小組最熱鬧。平時背乘法口訣總打結的女生,今天像換了個人,卡牌在她手里翻飛:“6除以2得3,3乘8正好24!”她拍著桌子笑時,辮子上的紅繩晃得人眼花。我突然想起前幾天講課,她盯著窗外的麻雀發呆,那時的數字對她來說,大概只是課本上冰冷的符號。
離別的哨聲響起時,那個瘦高男生塞給我一個紙包,里面是用魔方塊拼的“謝”字。女生則把七巧板拼的向日葵貼在我教案上,背面寫著:“原來數學會跳舞。”
回程的路上,晚風卷著稻花香撲進車窗。我終于懂得,三下鄉教給我的,比我教給孩子們的更多——教育從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找到那把鑰匙,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知識的花園里,踩著自己的節奏開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