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正式出梅,梅雨季要收尾了。
老輩人說“早出梅旱死牛,晚出梅雨不愁”,這話擱田里就是大事。
今年出梅不算早也不晚,可天氣變了規矩——未來一周太陽要發狠,晌午氣溫能烤化地皮。平原種水稻的鄉親注意:田里水層別斷,稻穗灌漿正需水,曬裂田埂就壞大事。
山區種玉米的老鄉聽好:玉米稈正拔節,經不起三天大日頭曬,澆水得趕在早晚。湖邊種蔬菜的農戶記牢:梅雨季澇過,出梅后潮氣還重,得趕緊翻土曬墑。
早出梅的年頭,最怕伏旱跟著來。菜園子剛種的秋豆角苗,得趕在旱情前澆透定根水。果園里的梨樹桃樹,要把樹根周圍的土松一松,保墑才能抗住曬。
晚出梅雖說雨水多,可也不能大意。低洼地的棉花田,趕緊挖排水溝,別讓雨水泡爛了根。大棚蔬菜更要留神,梅雨后高溫高濕,病害最愛鉆空子,通風口早中晚都要開。
老祖宗看云識天氣的法子還管用:天上起魚鱗斑,明日曬谷不用翻,這是旱天兆頭。但咱也得信科學:手機里的天氣預報多盯著,極端天氣提前防。
比如雷陣雨突襲前,大棚架子再加固一遍,別讓大風掀了頂。我個人覺得,農諺是老輩人的經驗,可天氣年年變,咱得把土辦法和新法子結合著用。就像給莊稼抗旱,過去挑水澆地,現在可以拉管子滴灌,省力又省水。
不同地塊情況不一樣:坡地存不住水,得提前鋪秸稈保墑;平地易積水,排水溝要挖得比往年深。還有那養牛養羊的鄉親,出梅后草料得備足,旱天野草長得慢,別讓牲口斷了糧。
有人擔心出梅后病蟲害爆發,這不是瞎操心——梅雨季濕度大,蟲卵正等著高溫孵化呢。
玉米葉子上剛冒蚜蟲,別等蔓延開,趕緊用草木灰撒一撒,土法子治蟲有時候比藥還靈。
未來幾天,該給晚稻追分蘗肥了,趕在太陽毒起來前施下去,肥料才不會被曬揮發。菜園里的辣椒茄子,掛果期遇上高溫,得搭個簡易遮陽棚,不然果子要被曬僵。最要緊的是,大家多留意村里的大喇叭,鄉里農技員會隨時講天氣對策。
有不懂的趕緊問,別自己悶頭琢磨,耽誤了農時可是一季的收成全搭進去。
農時不等人,地頭的活計比天氣預報更實在——該澆水的澆水,該開溝的開溝,咱莊稼人手里有招,心里就不慌。關注網易號,后續每天更新天氣動向和田間管理經,讓咱種地心里更有譜。記住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萬全準備,只要咱把田侍弄好了,旱澇都能保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