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跨越千里,從江南水鄉奔赴雪域高原;
他扎根三年,用教育初心溫暖高原學子的心田;
他以行動詮釋“援青精神”,在果洛草原書寫新時代教師的使命擔當。
上海援青教師黃勇在青海果洛,用堅持和恒心堅守支教之路。
2022年7月,作為第五批教育援青人才,黃勇帶著簡單的行囊踏上援青征程,來到了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奉獻青春和熱血。面對高海拔環境、語言文化差異以及工作的多重挑戰,他沒有退縮,而是將一顆赤誠之心交付給這片土地。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校園,黃勇的身影已出現在操場。他陪學生晨讀、跑操,課間與他們談心,周末帶孩子們踢足球、打乒乓球……在高原凜冽的風中,他用溫暖的陪伴驅散了學生的孤獨,也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學生說:“黃老師不僅是我們的老師,更是我們的朋友。”
面對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黃勇從不放棄。他利用課余時間一對一輔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數學難題;他注重心理疏導,用“成長型思維”引導學生發現自身潛力。一名曾沉迷游戲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黃老師讓我明白,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為青海省中小學兼職教研員(數學)和果洛州初中數學教研員(援青),黃勇深知教育援青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他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為當地教育注入創新活力。2022年9月,黃勇主持的《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循證研究——以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進為例》獲批青海省“十四五”教育規劃課題;2024年3月,他再次牽頭申報《教師有效教學的循證研究——以青南地區數學課堂教學改進為例》,獲省級“組團式”援青成果推廣重點課題立項。2022年起,黃勇牽頭組織上海、青海、新疆、云南四地教師開展線上線下云端教研,通過同課異構、專題研討等形式,累計開展128場大型活動,涉及數學、英語、語文、化學、思政、體育、藝術等學科,覆蓋了小學、初中、高中等學段,惠及教師近三千人。今年開始,黃勇還策劃高中化學“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評一致性”、初中語文文化散文式作文教學研討等活動,邀請大學教授與中小學教師同臺對話,開創了“教育理論+教學實踐”融合的新模式。
在黃勇看來,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愛的傳遞。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余,他積極鏈接社會資源,為高原學子送去溫暖與希望。作為上海小白楊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之一,上海市青浦區愛心助學促進會副秘書長、副監事長,自2014年起,黃勇便主動與學校貧困學生對接,每年捐贈助學金、圖書、衣物等物資。得知部分學生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他聯系“鞋愛同行”公益項目,為新高一、初一學生每人捐贈一雙運動鞋;在黨員定向幫扶學生中,他又每月給予幫扶學生生活補貼,開展學優困難生微心愿活動和高考勵志獎學金。針對學校乒乓球臺老化破損的問題,他聯系青浦區乒乓球協會,捐贈四張專業球臺,圓了孩子們的“乒乓夢”。
三年援青路,一生高原情。黃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援青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他是學生眼中的“勇哥”,是同事心中的“領路人”,是社會贊譽的“教育使者”。2023年,黃勇被聘為青海省精品課程專家評委;2023、2024年,連續兩年擔任教育部精品課程評審專家,成為教育援青的一面旗幟。
從江南水鄉到雪域高原,黃老師用三載春秋續寫了教育援青的溫暖詩篇。正如他在筆記本扉頁所寫:“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記者:李艷麗(首席)
編輯:沈逸清
責任編輯:沈偉群(首席)
終審:張全權(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