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探索融入日常生活、實踐體驗觸摸城市溫度、多元活動解鎖成長技能……這個暑假,重慶各中小學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作業禮包”,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在體驗中收獲,度過一個既新潮又扎實的假期。
注入高濃度“AI因子”
今年暑假,重慶部分中小學將高濃度“AI因子”注入假期實踐作業,讓孩子們的科技素養培養從課堂延伸到假期。
在重慶一中的暑假“成長秘籍”中,“擁抱人工智能,培養科技素養”是核心主題。學校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探秘AI:從了解AI在學習輔助、創意生成等場景的應用,到思考其對社會職業的影響;從用AI工具提升語言學習、知識檢索效率,到討論AI帶來的倫理、隱私、就業等挑戰。
“這個假期,我想通過AI軟件,練習一下英語口語。”該校高一的王同學說,他打算通過AI來糾正發音和練習生活中不同場景中的對話,“AI工具會把這些練習錄下來,事后可以通過回聽來發現自己平時沒注意到的問題。”
重慶一中相關負責人介紹,布置這樣的暑假作業,是希望通過假期實踐,激發學生對AI的探索興趣,掌握工具應用方法,建立對AI技術的理性認知與實踐能力,在體驗其輔助學習價值的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與未來責任感,為適應智能化社會奠基。
重慶市兼善中學則讓高一學生嘗試成為一名“AI藝術創作家”。學生借助AI繪畫工具,圍繞“未來城市”“奇幻森林”等主題,并通過輸入不同的關鍵詞,組合生成多幅藝術作品。最后通過對比分析作品差異、撰寫創作思路、參與線上AI藝術展,展現科技與美學的碰撞。
與中學生相比,小學生在暑期對AI的運用更具趣味性。在北碚區朝陽小學四年級的暑假實踐活動里,孩子們會化身為“AI交通小偵探”,去尋找那些隱藏的AI交通小秘密。
“我發現小區門口的停車場會自動抬桿收費。”該校四年級學生楚楚表示,通過查閱資料,她了解了停車場自動抬桿收費的工作原理。隨后,她還通過和AI聊天,畫了一輛會飛的校車,以解決堵車問題,“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說不定以后真能造出會飛的車呢。”
讓重慶城市精神可觸摸可理解
在重慶中小學的暑期實踐類作業中,孩子們可用腳步丈量世界,用心感受生活。
“我們今年的暑假實踐活動,以‘走讀重慶 探尋城市精神’為核心。”兩江新區人和實驗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希望孩子們在暑期期間,用腳步丈量、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受、用小手記錄,通過走訪重慶各類“地標”,讓“堅韌、忠勇、開放、爭先”的城市精神變得可觸摸可理解。
“我和爸爸一起去走了萬州望江大臺階。”該校一年級的雷雷分享道,300多步的臺階走起來實在太累了,他中途好幾次都想放棄,但爸爸一直鼓勵他:“加油!你能行!”他咬緊牙關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頂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名小勇士,特別開心,特別自豪,也真正體會到了‘堅韌’二字的意義。”接下來,雷雷還打算設計一枚“堅韌勛章”,將自己的感悟通過畫筆展示出來。
該校四年級的月月則和家人一起來到朝天門。“看到一艘艘輪船,我感受到了重慶‘通江達海’的開放胸懷。”月月說,她要設計一張“夢想船票”,“拿著這張船票,一秒鐘就能穿越到世界各地。”
重慶人民融僑小學校的暑假作業是“重慶代言人”任務,同樣是主打“實探”,要求學生與家人通過策劃一條“City Walk”路線,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重慶的魅力。“我計劃設計從軌道曾家巖站到周公館,再到三峽博物館和大禮堂的路線,可以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碰撞。”三年級學生希希說。
邊接地氣邊長本事
除了科技與實踐,還有很多“接地氣的作業”,讓同學們的這個暑假充滿煙火氣。
“蟠桃饅頭、玫瑰花饅頭、郁金香饅頭、桂花饅頭……”重慶大學城一小建議學生們進行“面粉魔法盛會”的暑期實踐。實踐中,學生們要化身“面點師”,制作各種造型的饅頭。大足區經開小學的實踐課程則突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四年級學生變身“石刻藝術小工匠”,通過查閱大足石刻的資料,用黏土、紙板等材料制作出含有石刻元素的手工作品。
“與其讓孩子在題海里湮沒創造力,不如讓他們在真實世界里長本事。”西南大學團委書記于濤認為,從傳統的書面暑假作業到多元且個性的暑期實踐作業,這樣的變化至少有三重意義:一是把課本知識變成解決問題的工具包;二是打破學科壁壘;三是架起代際溝通橋梁。
于濤認為,這些個性化作業折射出教育的變化:從“標準答案”到“解決方案”,從“單兵作戰”到“團隊協作”,從“分數排名”到“成長檔案”,教育不是在布置作業,而是在設計成長的“腳手架”。這些創新也在倒逼教育評價體系轉型。如今,學生的成績單里開始出現“創意指數”“合作星級”,甚至有學校為每個孩子繪制能力雷達圖,這或許正是未來教育的預演。(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周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