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變成藍色了,好像魔法!”
“快看,真的像櫻花一樣!”
在茭道鎮朱王村的小教室里,二十多名孩子擠在桌前,眼睛發亮地盯著氫氧化鈉與氯化鈷的奇妙反應。這是茭道鎮“‘茭’個朋友”暑期托管班的課堂日常,也是浙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點亮鄉村兒童中國心”社會實踐活動的現場。
今年,是該學院來到茭道鎮開展實踐活動的第五年。
把專業玩成“童趣”
這群來自浙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二學生,把各類專業知識,拆解成了孩子能懂的趣味課堂:文化浸潤:每天晨讀經典詩詞,講述“國之脊梁”科學家故事,帶孩子觸摸中華文化脈絡;科學冒險:化學實驗變“天氣瓶”、物理課挑戰“水行動”,試管和試劑成了探索世界的密碼;生活技能:急救知識、防溺水課程,教孩子“守護自己”的實用技能;運動時刻:排球、乒乓球課搬進體育館,讓孩子撒歡鍛煉。
八天時間里,從詩詞晨讀到科學實驗,從手工實踐到體育鍛煉,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從拘謹到燦爛,實踐隊隊長劉景澤感觸頗多:“我們不想把課堂變成‘知識灌輸’,而是想當‘橋梁’——讓課本里的文字變成能摸、能玩的體驗,在孩子們心里種下一顆對世界好奇的種子?!?/p>
讓課堂裝滿“歡騰”
這些精心設計的課程,在課堂上綻放出別樣的活力。
在朱王村體育館,排球課正“火力全開”:老師喊著“手臂夾緊、重心下沉”,孩子們追著排球來回跑,笑聲和加油聲此起彼伏;小教室里,化學實驗課秒變“驚嘆現場”,孩子舉著自己做的“櫻花雨”試劑瓶,追問老師“這是怎么變的”……
這些大學生“老師”,把專業知識拆成“童趣劇本”,帶著孩子們邊玩邊學。學生張思琦興奮地說:“以前暑假在家只能自己寫作業、自己玩,現在不僅有大哥哥大姐姐教我,還有這么多有趣的課,我每天都想早點來上課!”
讓實踐藏著“溫度”
五年的持續深耕,讓這場實踐不止于上課,更藏著細膩的溫度。
每年的團隊都會聯合村民、社工站打磨課程,讓內容年年翻新卻始終貼著鄉村孩子的需求;紅色電影、英雄故事分享等環節年年延續,讓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們心里慢慢扎根;大學生與孩子結對交流,既是傳授知識的老師,也是傾聽煩惱的“大朋友”。
這種默契源于茭道鎮政府與浙江理工大學的“雙向奔赴”:自2021年茭道鎮黨委與浙理工材料學院黨委簽署黨建共同體協議以來,截至目前已有4批實踐團共86人來到茭道鎮開展了支教、智慧助農、文化調研、共同富裕主題直播等活動共32場,留下了豐碩的合作成果?!靶5睾献髂艹浞职l揮雙方優勢,學生們能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充分鍛煉,給孩子們帶來多元體驗,讓愛國精神扎根心底,同時也讓高校智力優勢融入鄉村,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避梨傁嚓P負責人說道。
當青春力量扎根鄉村,知識早已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小教室里的驚嘆、體育館里的笑聲、孩子眼里的好奇星光。這場托管班不只是“帶娃上課”,更是用知識與陪伴,給鄉村孩子的夏天添一抹亮色,讓愛國精神與科學興趣,在這個暑假悄悄發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