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奧運冠軍的家鄉新房,為何卡在一枝樹椏上?
當全紅嬋家新房的腳手架終于搭起主體框架時,誰也沒料到,一場因樹木引發的鄰里糾紛正悄然發酵。鄰居院中那棵枝椏伸過宅基地的大樹,不僅擋住了施工進度,更將農村鄰里間的相處之道推上了輿論場。是利益的考量,還是情感的牽絆?這場看似簡單的“剪枝之爭”,實則藏著基層治理與鄰里關系的深層課題。
施工停擺:枝椏過界成“攔路虎”
全紅嬋家的宅基地,是村里獎勵的空地,此前還清理了附近的垃圾站、協調了電線桿遷移,一路推進本算順利??僧斈_手架搭起時,施工隊發現了麻煩:鄰居院中的大樹枝椏已越過地界,部分枝條甚至從腳手架間隙穿過,不修剪根本無法繼續砌墻、澆筑。
施工隊曾提議直接修剪,全紅嬋父親卻堅持“得和鄰居商量好”。據現場視頻顯示,這棵樹的枝條并非剛過界,從施工初期就有延伸,只是隨著時間推移愈發明顯。而鄰居的態度始終明確:暫不同意修剪。
輿論分歧:樹與房的“先后之辯”
事件曝光后,網友看法分成幾派。
部分網友認為,樹枝過界本就影響他人施工,修剪伸過來的部分對樹本身影響不大,鄰居若主動配合,既能解困又能獲好評,如今拖延反而引來爭議;
也有網友站在鄰居角度發聲:“樹在先,房在后,當初劃宅基地時或許該多考慮周邊環境”;
還有人猜測,可能是補償沒談攏——有消息稱雙方曾就補償金額有分歧,但更多人覺得“未必是錢的事”,或許是鄰里間的小芥蒂。
值得注意的是,爭議焦點并非“砍樹”,而是“剪枝”——只需處理越界部分,并非移除整棵樹,這讓不少人覺得“矛盾本可更小”。
法律視角:相鄰的“邊界”在哪?
從法律層面看,這事其實有章可循。《民法典》第288條明確,不動產相鄰權利人應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若樹枝越界影響他人正常施工,屬于“相鄰妨害”,樹的所有權人有義務排除妨礙。
公開司法案例顯示,類似糾紛中,法院通常會結合“樹與房的先后順序”“是否造成實際影響”判定責任。比如樹木種植在先,但枝條延伸已影響鄰居正常使用宅基地的,所有權人需配合修剪,必要時可協商合理補償,但補償金額需符合實際損失,不應漫天要價。
不過,農村鄰里糾紛往往不只是“按法來”那么簡單。有村民透露,農村的樹有時不只是“樹”,可能是老人種下的,承載著情感,這或許也是鄰居態度猶豫的原因之一。
破局關鍵:基層調解能否“化干戈為玉帛”?
目前,村委會已介入協調。對這類糾紛,基層調解往往是更高效的方式。有基層治理經驗的人士建議,可分兩步走:
一方面,邀請林業人員現場查看,明確哪些枝條必須修剪、修剪后對樹木生長有無影響,用專業結論減少分歧;
另一方面,組織雙方坐下來談,在法律框架內商量補償——比如全紅嬋家適當補償修剪可能帶來的少量損失,鄰居配合修剪越界枝條,既守住法理,也顧全人情。
從長遠看,這事也給農村宅基地規劃提了個醒:劃分地塊時若能提前勘察周邊樹木、建筑等環境,或許能從源頭避免這類“樹房沖突”。
結語:一棵樹照見的鄰里與治理
全紅嬋家新房工地旁的那棵樹,仍在等待雙方的協商結果。它像一面鏡子,照出農村鄰里關系的復雜性——既有“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情分,也有“我的東西不能動”的界限感。
或許,這場糾紛的最優解,不是爭論“誰對誰錯”,而是在村委會的協調下,找到法理與情理的平衡點:修剪越界枝條,既不影響樹的生長,也讓新房順利施工。畢竟,對奧運冠軍的家鄉而言,和諧的鄰里關系,遠比一棵樹上的枝椏更重要。
互動話題: 你覺得這事該怎么解決?若你是調解員,會從哪些角度入手協調?歡迎在評論區聊聊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