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之后想干嘛?這個問題在美國往往總是會出現同一個答案,那就是搞政治,馬斯克也是一樣,在他和特朗普分道揚鑣后,正式創立“美國黨”。
馬斯克更是揚言表示要在下次選舉中,得到一些參眾兩院的席位,從而影響到美國的政策,那他真的能做到嗎?他的下場又是怎樣的?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鈔票成為“敲門磚”
用錢能買到什么?在美國一個富豪,可以用鈔票買來影響力,甚至是話語權,比如約翰·洛克菲勒就是這么干的,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在當年那個時代,影響力擴展到了美國的各個角落,幾乎可以說是掌握了這個國家近乎全部的石油命脈。
而他本人則隱身幕后,將大把鈔票押在總統候選人威廉·麥金利的身上,他賭的不是輸贏,而是贏了之后,白宮能為他的商業帝國開多久的綠燈,這是一種在美國很常見的事情,我給你錢你給我辦事,這樣一來雖然洛克菲勒本人沒有坐上總統的寶座,但總統卻需要顧及他的話。
而老約瑟夫·肯尼迪卻覺得洛克菲勒的玩法太老套,所以當他在股市里賺得盆滿缽滿后,他看透了讓別人聽話遠不如自己發號施令來得痛快。
于是他開始把家族財富變成讓孩子們進入政壇的助力,他幾乎是在傾盡所有,把兒子們一個個推向政壇,當約翰·肯尼迪在1960年走進白宮,成為美國總統時,老肯尼迪的豪賭似乎迎來了成功,但這對肯尼迪家族來說真的好嗎?
直接上牌桌的風險,可以說是讓肯尼迪家族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一聲槍響幾乎讓肯尼迪家族分崩離析,先是約翰緊接著輪到了羅伯特,曾經他們多年追求的權力,現在成了毒害這個家族的“毒藥”。
歷史仍在重演?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現在的美國,那些曾在美國歷史中存在的身影,似乎在馬斯克的身上再度重現,這位硅谷狂人顯然研究過前輩們的得失,他起初也玩洛克菲勒那套,用大量的真金白銀和社交平臺,把特朗普送回了權力之巔。
而作為回報,他得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職位“美國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這時的他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大刀闊斧地裁員,然而蜜月期總是短暫的,當特朗普拿出“大而美法案”,打算用高額補貼和減稅政策扶持傳統制造業時,馬斯克炸了。
在他看來這無異于是在繼續增加政府不必要的開支,畢竟當初自己來就是為了減少開支,結果自己這忙活幾個月的時間,直接被特朗普打回原形,并且這條法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馬斯克引以為傲電動汽車產業。
最終理念上的沖突讓他們兩人的關系逐漸惡化,馬斯克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對特朗普發表負面評論,并且轉身就創立了“美國黨”,馬斯克這一步走得決絕,但也把他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一場針對他的圍剿,很可能早已悄然拉開序幕。
畢竟他的目標看似好像能實現,想要憑借少量的席位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中兩頭拿好處,但這也很可能會變成兩頭堵,并且人們總是喜歡對一件事做出對或者錯誤的判斷,懸在中間猶豫的人總歸是比較少的,而馬斯克想依靠這部分人的支持,去在美國拿到一些權利,幾乎是很難做到的。
轉過頭我們再看商業這邊,華爾街的投資者們現在已經逐漸開始對馬斯克感到不信任,擔心這位老板的心思已經不在造車和發射火箭上,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跳水,以及幾家公司的股價輪番下跌,每一次都可以說是市場在對馬斯克發出警告。
馬斯克會成為例外嗎?
洛克菲勒的結局,是被法律強行拆分了帝國,逼得他只能退居幕后,用做慈善來為自己正名,肯尼迪家族的結局,是接二連三的悲劇,血淋淋地展示了挑戰權力核心可能付出的代價,他們雙方雖然走的道路不同,但結局都已經說明了,想要直接上牌桌,要承擔多么嚴重的后果。
而如今的馬斯克面對的敵人更加復雜,畢竟在信息時代,一條推文就可能讓一家公司蒸發千億市值,一條“黑料”曝光就可能引發全球輿論,如果馬斯克一步沒走好,就很可能落得滿盤皆輸,畢竟民主黨和共和黨都知道。
美國的權力蛋糕就這么大,當馬斯克想要來吃上一口的時候,那有的人無疑就要少吃一口,這顯然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不想要看到的,而美國歷史中那些馬斯克的“前輩”,也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了馬斯克一旦輸了,那要承受怎樣的后果。
最后屏幕前的你,認為馬斯克的結局是怎樣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