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如果俄方沒有在50天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將對俄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同時,美國還將通過北約向烏方提供軍援,多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可能“很快”被運至烏克蘭。
分析指出,特朗普如期公布對俄“重大聲明”,標志著從“壓烏不壓俄,促談不制裁”向“壓烏又壓俄,促談且制裁”的重大政策轉變。在其戰略耐心耗盡之前,俄羅斯將作何應對受到全球關注。
為何180度大轉彎
特朗普14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對俄烏戰事持續表達不滿,稱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多次通話“很愉快”卻“毫無意義”。
“我們對(俄羅斯)非常、非常不滿意。如果我們在50天內沒有達成協議,我們將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稅率約為100%。”特朗普接著提到要征收次級關稅,但未具體說明。
一名白宮官員稍后向媒體記者解釋說,特朗普的意思是,如果俄烏50天內達不成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100%的關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次級關稅。這名官員也沒有就次級關稅作詳細介紹。
特朗普還說,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頂級武器”等軍事援助,由北約、而非美國納稅人支付購買武器費用。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其他國家訂購的17套愛國者導彈的部分或全部可能“很快”被送到烏克蘭。這一數字超出外界預計,此前媒體披露特朗普可能答應向烏方提供10套“愛國者”系統。
從先前三番四次怒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抱怨對烏軍援“掏空”美國,到如今“大方”地要提供多套愛國者系統,特朗普態度為何180度大轉彎?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美國國內政治因素。
中期選舉對共和黨至關重要,但該黨選情并不樂觀——特朗普同億萬富翁馬斯克鬧掰后,可能分化“MAGA”派對共和黨的支持;貿易戰進展也不如美國預期;全球兩場沖突的談判問題懸而未定。特朗普為了穩住中期選舉選情,緩和民主黨和建制派的批評,選擇調整烏克蘭問題政策。
第二,回應來自歐洲的外交壓力。
歐洲愈發認識到俄烏沖突是歐洲的危機,不能對俄退讓。今年以來歐洲在多個場合對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包括多數北約成員決定在2035年前將年度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5%,歐洲國家愿意掏錢購買美國軍火支援烏克蘭,等等。
從特朗普的角度看,他不愿意在俄烏沖突上消耗過多資金和資源,但也不希望看到烏克蘭潰敗。既然歐洲愿意為援烏武器“埋單”,符合“美國優先”原則,那么何樂不為?
“特朗普雖說要歐洲自己保護自己,但實際上并未拋棄歐洲和北約。跨大西洋關系是美國維系霸權的關鍵支撐。為了回應歐洲,特朗普需要在援烏問題上有所調整。”張弘說。
第三,回應俄羅斯的“外交挑釁”。
特朗普新任期以來,對俄做出戰略妥協,包括聲稱“烏克蘭永不可能加入北約”,以現有實控線為基礎壓烏克蘭進行談判等。然而,6月俄烏直接談判時,烏克蘭和歐洲收到的俄羅斯愿望清單反而比開戰之初更長,要價更高,這被特朗普視作一種“外交侮辱”和“外交挑釁”。
對局勢影響幾何
特朗普發出新表態當天,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烏克蘭顯然不急于開啟第三輪談判,而俄羅斯已做好準備,正等待烏方明確談判時間。
而俄方人士則回應稱,美方表態是“耍花招”“放空炮”,其關稅措施將首先損害美國經濟。
張弘指出,特朗普上周預告14日將公布對俄“重大聲明”,最新表態可視作這一聲明落地。盡管內容簡短,但凸顯美國政策的重大調整。
具體而言,特朗普入主白宮半年來,對俄“胡蘿卜政策”居多,數次威脅對俄制裁不了了之,而這次卻明確提出時間表和制裁稅率,表明特朗普從“壓烏不壓俄,促談不制裁”向“壓烏又壓俄,促談且制裁”的重大政策轉變,美國對俄戰略耐心近乎耗盡。
而無論從軍援承諾,還是征稅威脅上看,都會對局勢產生較大影響。
軍援方面,美承諾援烏的“愛國者”系統數目較大,甚至可能超過對德國、對以色列的供應量。實戰已證明,每套高達10億美元的“愛國者”系統在攔截俄戰術導彈、巡航導彈方面表現優異。
“美國大批軍援承諾如果兌現,將大大改善烏防空狀況。目前烏軍攔截率約在70%,如果愛國者系統數量翻番,那么攔截率將有質的飛躍,俄空襲效果會被削弱。”張弘說。
不過,張弘也指出,鑒于“愛國者”導彈屬于防御性武器,因此不會改變戰場的實際控制線。
征稅方面,由于俄美貿易額去年僅約30億美元,俄羅斯不擔心本身受到制裁。但值得警惕的是次級制裁,即美方威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次級關稅,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土耳其等。
石油和天然氣幾乎占俄羅斯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占其出口的60%以上。如果莫斯科無法通過向其他國家出售石油來賺取收入,將對俄財政造成打擊。
張弘指出,一旦特朗普開征次級關稅,俄羅斯每年2億噸的原油出口貿易至少一半可能受到影響。對一部分俄羅斯貿易伙伴的殺傷性也不可小覷。
“戰和”進程怎么走
特朗普的政策調整又會推動俄烏“戰和”進程朝什么方向演進?
張弘認為,目前美國仍是一種風險可控的對俄施壓。例如,并未曝出美國向烏提供進攻性武器的消息。
“假如美向烏提供戰斧巡航導彈或陸軍戰術導彈,那么可能引發俄美戰略安全關系方面的風險……但特朗普不希望局勢失控。說白了,當前只給烏克蘭盾牌,而不是長槍。”
展望未來,張弘認為可以關注以下趨勢。
第一,俄美恢復關系的空間可能被壓縮,如果未來50天不能達成協議,雙邊關系或停留在風險可控的低層次領域。
第二,俄羅斯可能較為謹慎地對待特朗普的政策轉變。普京將俄烏沖突定義為俄羅斯的生死之戰,既提出領土訴求,又欲確保在歐洲安全體系中的話語權,這意味著俄羅斯的后退空間并不大。
第三,俄烏會繼續談,但不會立即談。俄方需要評估特朗普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烏方也會觀望。談成與否的主動權、選擇權在俄羅斯。但如果俄羅斯不做出調整,那么下一階段俄與西方脫鉤、被孤立的情況會長期化、固定化。
第四,如果俄羅斯不能實現外交突破,它會在戰場上加大力度,不排除利用《朝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加大對烏軍事進攻,或者通過核威懾警告西方勿援烏進攻性武器。“俄羅斯在外交上、軍事上仍有牌可打。”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伊萬·季莫菲耶夫等俄方學者總結,特朗普發出了相當強硬的信號,但仍留有妥協空間。盡管制裁沒有立即實施,但結構性風險再次上升,俄羅斯必須做好應對艱難局面的準備。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深度|50天不停火就收100%關稅,特朗普對俄政策“大轉變”會帶來什么?》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