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的爆發,讓俄朝兩國逐漸走近。今年六月初,紹伊古就曾對朝鮮進行了訪問。隨后中旬,其第二次到訪平壤,同朝鮮領導人見了一面,當時主要目的就是要落實月初達成的協議。
然而還不到一個月,普京再次安排了心腹拉夫羅夫訪問朝鮮的行程,俄朝兩國的頭等大事,可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俄外長拉夫羅夫)
日前,俄外交部就宣布,應朝鮮外務省的邀請,俄外長拉夫羅夫將于本月11日至13日,對朝鮮進行訪問,屆時拉夫羅夫不僅將同朝鮮外長崔善姬舉行會談,還可能拜會朝鮮最高領導人,這也是拉夫羅夫自去年六月隨普京訪問朝鮮后,第二次踏上平壤土地。
我們也知道,朝鮮的外交政策,一向是以“主體思想”和“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基于對維護國家主權、規避外部風險的考量,外交活動就相對較少,來往頻率也相對較低。
而如今和俄方如此高頻率的互動,就讓人不禁好奇,兩國究竟有什么事情要談?
站在俄方角度來看,其實議題不難猜測。
在六月份紹伊古訪問期間,朝鮮已經承諾向俄羅斯派遣數千名工程部隊了,赴庫爾斯克協助該地區的掃雷和重建工作。根據這一事件推算,拉夫羅夫此前可能進一步敲定部隊部署的時間表、裝備配置以及后勤保障細節等。
此外,雙方還可能探討將朝鮮工兵部隊納入俄軍指揮體系的可行性,如建立聯合司令部以協調戰場支援行動。這種合作模式,既規避了直接參戰的政治風險,又能為俄羅斯提供急需的人力支持?,F階段庫爾斯克地區因烏軍布雷導致重建進度滯后,朝鮮工兵的介入可顯著提升俄軍后勤效率。
今年三月份的時候,朝鮮還公開了多款自殺式無人機,其技術突破也被外界猜測和俄羅斯存在關聯。當下俄烏沖突仍沒有結束,無人機仍是戰場上的必需品,所以拉夫羅夫此行,也可能要推動將此類無人機納入俄朝軍事合作框架,到時候在朝鮮設立無人機生產線,由俄方提供導航芯片、抗干擾模塊等核心部件,朝方負責組裝并供應俄軍。這樣既能緩解俄軍裝備短缺的壓力,又能幫助朝鮮提升國防裝備水平。
總的來說,像這種規模龐大的國家間軍事及其他領域合作,即便雙方高層已下定決心推進,但在籌劃、計劃、組織等關鍵環節,仍有細節性事務需要進行討論,這就要求雙方不同層級官員得進行頻繁的接觸和溝通。
(朝鮮答應派兵協助掃雷)
反之,從朝鮮的角度來看,加大和俄方往來力度,也有特殊的戰略考量。
當下,李在明這樣一位主張對朝緩和的政治人物擔任韓國總統,就為朝鮮的外部環境帶來了一些變量。李在明主導下,韓國政府釋放了減少對朝刺激性言論、放寬部分民間對朝援助限制等信號,為韓朝重建溝通渠道提供了可能,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半島直接沖突的風險。
但是朝鮮方面明白的是,美韓同盟的“剛性約束”,是沒有根本性變化的。美國雖然不反對韓朝對話,但明確要求“對話不能以放松對朝制裁、弱化美韓同盟為代價”。截至現在,美韓仍按計劃舉行所謂的“自由護盾”等聯合軍演,美國也未承諾解除對朝單邊制裁,所以韓朝緩和難以突破“美韓框架”的束縛。
再加上美國在半島及周邊的軍事部署,如核潛艇停靠釜山、駐韓美軍“薩德”系統、對朝“戰略威懾”政策等仍未改變,所以朝鮮方面也認定外部安全威脅的根源未除。因此,通過與俄羅斯深化軍事合作,可強化自身的“非對稱威懾能力”,為可能的緩和倒退預留安全底線。
經濟層面上,朝鮮長期面臨國際制裁和資源短缺,而俄羅斯因俄烏沖突同樣被西方制裁,雙方就形成了制裁下的互補狀態。俄羅斯可向朝鮮提供石油、天然氣、小麥等急需物資,而朝鮮可向俄羅斯出口稀土、鎢等戰略礦產,以及炮彈、無人機配件等俄烏沖突中緊缺的物資。這種資源換物資的合作,也直接緩解了朝鮮的經濟壓力,是其突破封鎖的一種現實選擇。
(李在明上臺一定程度上緩解朝鮮外部壓力)
最重要的是,當前半島核問題仍陷入僵局,朝鮮所希望的,也是通過俄朝合作,來提升自身在未來談判中的籌碼和地位。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對朝鮮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兩國能協調立場,將能對沖美西方在安理會對朝鮮的施壓,為朝鮮爭取更加有利的談判環境。
總的來說,俄朝關系飛速發展,并不是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國際局勢演變的結果,在復雜國際環境下,兩國合作可完美實現互補且共贏。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只要俄烏沖突不結束,美韓兩國對朝鮮的態度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俄朝兩國的親密關系就不會動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